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林德:海地地震让我们开始理解人类苦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16日01:48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刘林德

  北京时间13日5时53分,位于加勒比海地区的海地发生里氏7.3级地震。从世界地震史来看,这算不上震级超强的地震。但震后海地的狼藉景象和可能达到的死亡人数,使人对这场灾难的印象远远超过它的震级所带来的惊骇。

  14日,海地总理预计死亡人数可能超过十万,昨天,海地红十字会估计的数字下降为4万到4.5万。即使按最低预计人数,放在稍显发达的国家,恐怕也是难以想像的。1995年日本阪神7.3地震,死亡6434人,便使日本朝野震动,开始重新设计全国性防灾体系,2007年日本新海岸地区发生6.8级地震,遇难者仅9人。

  或许这样的比较并无意义,或许你会说这是海地200年来遭遇的最大地震,他们缺少抗震救灾设施和经验。但看看“尸横遍野”、“尸体弃置街头”等描述,再联系这个国家的历史和现状,不得不承认,正是政治动荡造成的积贫积弱,才让这场本不特别强烈的地震带来如此严重的生命损伤。

  这个只有206年历史的国家,从建国起便几乎是“动荡国家”的代名词,200年来,“城头变幻大王旗”,主政者走马灯似的“你方唱罢我登场”,始终也难见“安定团结”的局面。我不知道200年间海地因为政治仇杀死亡的人数是否远远超过这次地震带来的死亡,但毫无疑问,政治上的争权夺位耗尽了这个国家的气力,让他们根本无力面对和抵御哪怕并不算最强烈的自然灾害。

  虽然自然灾害并不格外地对任何一个国度青眼有加,但它带来的创伤却总是因地而异。那些政治上特别黑暗和野蛮的地方,自然灾害带来的伤亡往往格外严重,比如去年的缅甸风暴,比如非洲大陆那些让人很难彼此区分的国家的疫情。我们当然不能认为政治动荡招惹来了自然灾害,仿佛真有“天谴”的现实存在,而政治动荡放大了自然灾害的程度,是确实无疑的。

  海地的地震在中国引起格外的共鸣,因为我们有维和人员在那片土地,也因为前年四川地震的创痛犹在眼前。但我想,同为人类,或许不必因为自己曾经经历才会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

  自然灾难是人类共同的苦难,这一点大概不会有异议。海地地震、印尼海啸等都在中国引起大面积的同情。并且世界在对抗自然灾难方面也基本上形成了国际合作的惯例,除了一些特别不可理喻的政府,大部分国家已不再把自然灾害完全视为本国内政,这让国际救援和人类互助守望有了可行性。

  可只有自然灾害才是人类共同的苦难,才需要人类去共同救助吗?那些国家范围内的政治仇杀,种族灭族,施政不当带来的饿殍遍野,造成的生命伤亡有时候并不比自然灾害来得轻,却往往不被理解为人类共同的苦难。世界在处理这些问题上目前并没有共识,有的国家在干预却被视为霸权主义,有的国家则视之为一国内政而任其自流。谁是对的呢?这或许还需要人类世界进一步思考和协商。

  海地地震带来的伤亡,让这个国家的历史动荡失去意义,灾难有国际援助终会过去,但这个国家是否会因此告别动荡走向政治健康稳定人民安全富足,仍然不得而知。如果自然灾难过后海地人们重又陷入争斗的泥潭,我们是不是只好做回旁观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海地 地震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