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夏昌奇:曹操墓争论中的专家出场与缺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1月20日01:18  汉网-长江日报

  作者:夏昌奇

  从专家到“砖家”的过程,折射出中国知识分子在公共领域里角色的蜕变。

  还是从安阳曹操墓的经营说起。去年底,当地高调宣布了曹操高陵被发现的消息。不曾想遭到社会舆论的广泛质疑。尽管地方政府召开了新闻发布会予以回应,并得到个别考古权威的首肯,但不敌公众异议四起。最新的进展,是请了考古专家团亲赴安阳考察。据报道,这一专家团由中国考古权威机构的所长领衔,不仅有汉魏考古发掘方面的专家,还有从事体质人类学和化学成分分析的专家。就不太大的考古圈而言,其阵容不可谓不豪华。有关方面真是用心良苦。三两天之后,专家团得出了基本结论。这一次该够权威了吧,持异议者们该闭嘴了吧,但事与愿违,众议并未就此止息。

  事已至此,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对于“曹魏大墓”的围观已成为公共事件。是否曹墓?这对于有关部门想必是十分重要的,毕竟关系到据说每年4.2个亿的大买卖。但对于我,这并不是关键。我感兴趣的是专家在这一公共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我在想,如果没有有关方面的邀请和组织,这些专家们是否会站出来讲话?如果不是被邀请和组织的,专家们是否会得出不一样的论断?

  在公共事件中,专家是否出场?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出场?值得我们关注。以上的例子尽管很新,但难免偏颇之处。比如,你大可以说,考古是很冷门的专业,专家们可能更乐于闭关于自己的研究,不太会愿意抛头露面。专业背景、个人意愿当然会有所影响,但我觉得并不是问题所在。在一些炙手可热的专业领域,一些与公众生活更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到类似的出场。

  不妨以几年前辽宁“黑老大”刘涌审判事件为例。刘涌一审死刑,二审改判为死缓,最终裁定为死刑并被执行。其中风云曲折,在此恕不详述。大家可能还记得,在刘涌改判死缓之前由其辩护律师出具的一份“沈阳刘涌涉黑案专家论证意见书”。该意见书由14位全国一流的法学家作出。对于专家们提出的司法公正和司法独立的主张,我举双手赞成。但对于这一专家团“被邀请”出场的方式,我百分百反对。就刘涌案中司法与政府的关系、司法与公众舆论的关系等问题,值得法律专家站出来说话。对这些公共论题的探讨应该是独立和公允的,应该发声于公共领域,而不是钓鱼台国宾馆的会议室里。现身作了说客,为私利背书,不该是专家所当为之事。

  与安阳考古专家团热闹的走穴相对的,是专家在另一些公共事件中的缺席。从去年底到今年初的一些影响重大的事件,包括李庄案在内的司法审判中,我们很难看到法学专家的身影。法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基于常识和良知,外行也许可以得出一些己见。但就现代社会法律系统知识之繁杂而言,我们需要法学家的在场。被邀请和被禁声,都是不应该的。

  但如果乐观一点看,在新近发生的这些公共事件中,投怀送抱“捧臭脚”的专家尚不多见。这是一个进步呢?还是知识分子群体良心未泯的一个证明?我不太确定。但在心底,我存了一分希望。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曹操墓葬被发现

更多关于 曹操墓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