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耕身
在海地地震中遇难的8名中国维和警察于1月19日魂归祖国。此日的北京,天色阴沉,哀伤弥漫,运送遗体的车辆经由长安街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时,在多个路段有上万民众自发在街道两侧肃立哀悼。位于东长安街的中国公安部,门前的国旗降至半空,向八位英烈致哀。20日上午9时,8名中国维和警察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大礼堂举行,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来到现场,与英雄作最后的告别。另外据悉,截至20日零时,已有80多万网友通过公安部网站上的“网上灵堂”向英烈献花。
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当他们的遗体回到家乡,他们的生命已经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刨开灾难的废墟,我们看见英雄归去的地方,他们的血已经与那片苦难的土地融为一体。“于大千世界,我也许只是一根羽毛,但我也要以羽毛的方式,承载和平的心愿。”瘦小纤弱的纳西族女警和志虹生前的这句话,只有在浴血淬火之后才更见光华。是的,灾难之中,生命或如羽毛之轻,但是有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却能够让这样的一片羽毛,承载起这个世界最重的两个字:和平。血与火,战与乱,生与死,唯此二字。
有一种国际道义叫作中国维和警察,有一种使命的承担方式叫作慷慨赴死。这是出于使命的慷慨,同时也是为了和平的牺牲。就在1月19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发来唁电表示,8名中国维和警察为海地的和平献出了生命,为联合国的维和事业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你想和平,就要准备战争。”他们也一直在进行着这样一场为了和平的战争。我们一再动容于地震中遇难的维和警察钟荐勤生前一段在海地执行任务时写下的日记,在“感受贫瘠与动荡”“感受贫富与反差”“感受艰苦与危机”之后,他最后写下的是“感受使命与光荣”。其中他写道,“这个历程不仅仅只有鲜花和掌声,也有荆棘和阴霾。在联合国海地任务区,在危机四伏、不可预知的境遇中,我在动荡、战乱、贫瘠的异国他乡经历了生死考验,经受住了难以言状的艰辛和寂寞,圆满完成了神圣维和使命。”
地震给海地以巨大的创痛,而即使在震前,海地也是飓风、滥采滥伐、贫穷、毒品、暴力、巫术及奴隶制度的代名词。而正是在一片沧海横流之际,一切为着和平的行动才显示其“英雄本色”。联合国主管维和事务的副秘书长格诺曾公开表示,中国维和警察的维和行动,使得太子港的形势比过去稳定得多。而鉴于2008年11月7日中国维和警察在太子港一所教会学校700余名师生被压埋的倒塌事故中的英勇表现,海地总统普雷瓦尔曾授予他们“国家秩序骑士勋章”。同样在震灾之际,在战友们刚刚罹难的废墟之中,中国维和警察及机构依旧恪尽职守,绝地驰援。
英雄之来,出于一种维护地区和平的神圣使命;英雄之去,则是归于人类头顶那片闪耀和平光芒的星空。如果说关注海地是因为我们曾经的震痛,那么缅怀英雄则是因为我们对这个世界有着共同的愿景与责任。哲学家斯宾诺沙说过,“和平不是没有战争,而是一种从精神的力量中产生出来的德性。”这意味着,即使这个世界上仍存在一个被动乱与贫苦代言的海地,即使局部战争作为一种“死神的盛宴”仍不时上演,但有了这样一些充满德性的英雄,我们也就拥有了一种通向和平的精神之路。“但愿从我开始,也从我结束;我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这是作为第七支中国维和警队队长赵化宇生前在一次病中说过的一句话。无论到什么时候,以生命的代价的确是太大了,因此我们希望,自8名中国维和警察遇难之后,世界的维和事业不再有牺牲。也希望,自此之后,和平真正成为人类生存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