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贵峰
一张标有旅客真实姓名、真实身份证号的实名制火车票,如果是从非正规渠道购买的,很有可能是一张假票!近日,广州铁路公安局在侦查中发现有伪造的实名制火车票流入社会,并已立案追查。(《人民日报》1月26日)
对于伪造实名制火车票的出现,一些网友认为“证明实名制无效”、“无法防治黄牛”,其实,从报道提供的信息来看,笔者以为,事情也许正相反——恰恰证明了实名制的有效性。
首先,伪造实名制火车票的出现,从反面见证了眼下实名制火车票被倒卖的难度。众所周知,倒卖真火车票而不是径直伪造假火车票,一直才是黄牛们的主要“业务”,也是广大旅客抱怨的重点。现在,黄牛转向伪造实名制火车票,显然是实名制下真火车票难以倒卖的新特性发挥了作用。如果旅客不主动向票贩子提供自己的身份证信息,黄牛们其实是很难再像以往那样大批量从窗口拿票、囤积倒票的。
再者,从造假的角度看,“标有旅客真实姓名、真实身份证号”的伪造实名制火车票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证明,火车票的造假成本提高了——如果票贩子不能同时获得旅客真实准确的姓名和身份证号,这种造假实际上也是很难实行的。而这种造假成本的提高,显然有利于预防倒票,也符合实名制既有的设计初衷。
当然,我们也应当承认,实名制火车票,从其基本原理上看,原本就是一项以增加购票麻烦为手段,来预防不法倒票的制度——既增加倒票者倒票的麻烦,也增加我们自己购票的麻烦。其实质不过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为了促进购票的公平,我们不得不权且忍受这种麻烦。
所以,面对尚处于试行、草创阶段的实名制,在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麻烦时,抱怨失望之情固然可以理解,但我们显然也不宜求全责备,过早轻易地否认这一制度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