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丰
进入春运,实名制更为引人关注。在广州站考察的铁道部部长刘志军表示,火车票实名制到底好不好,还需要时间的检验,“实名制之所以要试点,没有全面推开,就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旅客同意,也有相当一部分旅客不同意,我们是顺应了部分旅客的民意。”(1月30日《广州日报》)
有关火车票实名制的呼声已有多年。前几年,面对这样的呼声,铁道部总是解释,认为在春运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再实行实名制,必然给春运工作带来更大的压力。可是,无论铁道部左说方,右说圆,似乎离民意越远,提出这样呼声的人越是不买账,于是,铁道部最终决定,今年春运在广铁集团和成都铁路局率先试行实名制,旅客购票、上车将需要身份验证。
对待火车票实名制的呼声,铁道部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诚意、善意和智慧。尽管在经过充分论证难以实行的情况下,还是以民意为重,在从善如流的前提下先行试点,择善而为,所选的两个试点区域是试行实名制最具代表性的地方。
春运从1月30日刚开始,对实名制利弊的考验还在后头。既然已经实名制了,既然已经付诸实践了,理应让实践说话。但是,已有民意再也憋不住了。其中反响最为强烈的是,有乘客觉得太麻烦,购票没有以前便捷,候车比以前多花双倍时间,而且不无担忧,一旦丢了身份证,在补办不及时的情况下,就会失去购票的资格和乘车的机会;有人大代表甚至在最近召开的地方“两会”上提出了要求取消火车票实名制的议案;也有以前力挺实名制的人,在现在试行实名制,看到购票、检票上车的情形后,表现出了沉默和反思。至于铁路部门因此增加的1亿元投入以及人工成本,尚属“忽略未计”。
现在,对火车票实名制的可行性下结论还为时过早,即使到春运结束后,为火车票实名制下结论都不是一件讨好的事。可以预料的是,春运结束后,对实名制喝彩的人有,对实名制喝倒彩的人也有。最终是否坚持和在全路推广实名制,并不是一件容易决断的事。无论实行还是不实行实名制,都不可能让每一个人满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如何作决策,就面临着一个考验。推行实名制是民意,取消实名制也是民意,究竟哪个才真正代表民意,不是凭主观意志能决定的。对于这个问题,目前一些地方在拆迁问题上开始推行的征求意见办法值得学习。即一个区域要搞改造,必须得到90%以上的被征人同意方可拆迁。然而这种方法要在铁路运营上得到推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为期40天的铁路春运预计将发送旅客2.1亿人次,同比增加1820万人次,增长9.5%,日均525万人次。如果事先或事后向2.1亿乘客征求意见,难度非常大。但只有这样征求意见后,采取少数服从多数的方法,才算是真正的实践检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做不到,就是顺道、顺便在验票设备之外,再增加一个“投票”的设备,让乘客在验票的间隙和同时用手指触摸的方式对实名制的存废投票,这样做,未免对哪些提着大包小包、背着孩子,挤得汗流浃背的乘客太残忍了。
火车票实名制,在现阶段运能不足并有一定民意的情况下是权宜之计,但在不能增加运能的情况下,也不是唯一的最佳的选择。最好的办法是,在内部,严格加强票务管理,实行阳光操作;在外部,严厉打击“黄牛”,充分保障乘客应有的购票权,不增加乘客的乘车麻烦,这是对民意最大的尊重。这件事,是对如何善待民意的一大考验。在有些情况下,民意是一个相对的、并非涵盖百分之百面积的概念,掌握其代表性有多大的含金量至关重要。在论证上,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要求实行实名制的民意,并不能代表所有乘客的意愿,不能看作全覆盖的民意。对待这种没有经过定量、定性的民意,一个可行的办法,就是像铁道部这样先行试点,最终让事实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