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以其给农民可见的巨大实惠,被人们看做具有高度含金量的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也不例外。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国家将扩大农业生产良种补贴和农机的范围,更大程度上支持“家电下乡”工作,并将对农民购买建材实行补贴,鼓励农民的建房、住房消费,国家还将增加产粮大县奖励补助资金。可以预见,2010年国家对“三农”的总投入将在去年基础上继续大幅度增加,让农民见到更多的真金白银。
今年的一号文件更把城镇化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条件。尽管在一号文件中对推进城镇化着墨不多,但在历年一号文件中却是第一次用一大段文字集中反映中央对推进城镇化工作的意见。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在此文件中,也是第一次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而“积极”这个字眼在这里使用,其意义不可小觑。
中国经济要保持一个长期健康发展的趋势,需要有一个清晰可靠的大思路。但这个问题过去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好在我们有了一个开放度较高的市场,地方政府又有一定的发展自主权,这就使我国资源配置和调整大体能反映资源的稀缺性,以致经济发展长期保持了活力。中国资源配置调整的根本特点是什么?就是城市比农村更缺乏廉价劳动力。于是,就在大体自由的市场环境下,农村廉价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流向城市。这是中国资源配置效率得以提高的主要的、根本的源泉,也是中国经济成长的“核心秘密”。
在过去一定的社会领域,存在着一种对城镇化的恐惧。经由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支持,这种恐惧大大地膨胀了。一个至今很流行的说法是,城市化过快会产生“贫民窟”,进而导致颠覆性的社会灾难;还有人错误地诠释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意见,隐约向人们表达了这样一种主张:国家把农村建设好,农民兄弟们就呆在农村,别进城了;靠农业或农村产业也能让农民致富,农民没有必要到城里去。殊不知,这是一个天方夜谭。有人不懂,城市化固然有自己的问题,但把农民固定在农村,问题更大。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正在改变这一切。这个会议以后,地方领导人纷纷把自己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工作靠到了城乡一体化这个主线上来,且把农村发展和城市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文件用语有了变化,其中不乏因获得“合法性”而产生的喜悦。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然而,还是有人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意见不肯做正确理解。当然,城乡一体化的出发点是要解决中国的二元结构问题,是要中国农村繁荣起来,让农民和城市居民一样共享中国现代化的成果。具体说,一是要解决城乡居民收入问题,二是要提升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但是,怎么办好这两件事情却大有讲究。是把人口大头放在城市来推动城乡一体化,还是相反,把人口大头稳定在农村来推动一体化?两种思路,南辕北辙。
我们当然不能在保持9亿农民的基础上推进城乡一体化。今年的一号文件给了一个大力推进城镇化的明确信息。从文件提出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将采取措施克服城镇化的难点问题,确保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还将通过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财政制度改革,为城镇化推进创造良好条件。特别是国家将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着力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统筹研究农民进城落户后城乡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这些举措,我们充满期待。
相关报道见A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