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龙贵:三聚氰胺奶粉丑闻才挖到第几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10日08:23  京华时报

  作者:吴龙贵

  近日,购入问题奶粉作为奶糖配料的广东真美食品公司负责人披露,问题奶粉厂家当初提供的检验报告显示,送检奶粉三聚氰胺项目检验合格。渭南市质监局昨天回应称,报告真实准确,按规定质监部门只对该样品的检验结果负责。

  在渭南乐康公司奶粉三胺超标事件中,有10吨问题奶粉被销往广东,3名嫌疑人于2月2日被捕。有关部门出手速度之快,查处决心之大,令人欣慰。不过,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此番三聚氰胺重现江湖,问题并不只出在市场流通环节。导演这起丑闻的,可能也不只是几家奸商。

  由企业自行送检查出超标的问题奶粉,在官方的权威检测之下居然是“检验合格”,真是让人惊出一身冷汗。更雷人的是渭南市质监局的回应,所谓“质监部门只对样品的检验结果负责 ”,实质上等于把质检当成了例行公事,作为产品监管最重要的一道关口,如果质监部门不能主动地去发现问题,而是把希望建立在企业自律上,那么它存在的意义几近于零。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蹊跷之事,三聚氰胺在舆论和制度双重高压下的悄然复出,才有了更为合理的解释。经过一年半的沉寂之后,三胺奶粉年初又进入公众视野,人们的困惑其实大于惊恐。三聚氰胺并不是有很高技术门槛的检测项目,为何如此大批量的问题奶粉能层层闯关,畅通无阻地在市场游走?三鹿事件后,无论在观念上对食品安全的重视,还是制度安排的严密,都可称到位且完备,难道那些问题奶粉有不受监管的灰色通道可走?真相慢慢逼近,问题不在于三聚氰胺有多么凶猛,而在于我们的监管本身弊端丛生,漏洞百出。

  说到食品安全,从官方到舆论,说得最多的是监管,最容易忽视的也是监管。我们可以将作奸犯科的奶贩绳之以法,可以让涉事的企业停产整顿,但一涉及到具体的监管部门,往往重拿轻放,语气暧昧。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视频会议上,有关部门就将近来几起奶粉三胺超标事件归结为“仍有个别企业和个人置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于不顾,利欲熏心、顶风作案”。其实,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选择性失明甚至主动配合,“个别企业和个人”哪来的能量如此猖獗?尽管有关部门一再声称“存在失职、渎职行为的,要坚决追究负有领导或监管责任人员的责任”,但渭南市质监局可能只是第一个浮出水面的涉事政府部门。

  或许,问题奶粉事件仍将持续下去,更深层次的问题也将次第揭开。现在究竟挖到了第几层?在这个意义上,渭南市质监局的闪烁其词尤其让人不解。于公,有必要拯救其公信力,还公众一个说法;于私,部门形象和相关公职人员的声誉也需要维护。换言之,既然渭南市质监局无意澄清是非,那么我们只能解释为心虚和胆怯。并由此质疑,其要么是工作疏忽,要么是与无良企业狼狈为奸、沆瀣一气。这,才是三聚氰胺带给我们的最大痛处。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三聚氰胺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