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单士兵:靠说“狠话”拯救不了消费维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5日10:21  重庆时报

  作者:单士兵

  每到“3·15”,总有人痛斥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经营者,今年也不例外。这一回,是中消协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武高汉。他信誓旦旦地说,要让那些“黑心经营者”接受无法承受但又必须承受的代价,“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3月14日新华社)

  传统意义上,“从舅舅家到姥姥家”,代表着最亲近的关系。把惩罚力度上升到这一步,乍听起来很生动,又不乏狠劲,或许能博得某些遭遇消费欺诈者的掌声。不过,冷静下来,就会觉得这话很无聊,甚至有些腻歪。毕竟,这些年,消协类似狠话实在太多,而消费者权益仍在欺诈与剥夺中不断沦陷。

  消费维权有时真是令人绝望的事。当初三聚氰胺毒流横淌之时,很多年轻妈妈站在超市货架前,祈求老天保佑千万不要“中了它的毒”,然而“中毒”概率比买彩票中奖高出无数倍,带来的悲苦与无奈,难以丈量。如果说三聚氰胺让无数家长心碎,那么前些天这股毒流卷土重来,又会让一些人心死了。在此语境下,中消协这句“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当然像是一句无厘头。所谓的冷幽默只能凸显消费世界的黑暗,不能安抚消费者的心,甚至让人心生反感。

  当然,如果“3·15”之际消协连句话也不出来说,就会让人感觉这个组织已从地球上消失。一个重病患者也要喘气呼吸的,植物人也要让人看到心跳的显示,“3·15”的消协声音,不过就是这个节日形式化的无聊内容。现在如果谁真指望靠消协维权,绝对会被人笑话为“人傻,时间多”。连被奉为维权的利剑都失去起码的尖锐与光芒,比如《反垄断法》撼不动很多垄断者的至高地位,谁又会指望消协这种政府“二婆婆”那些奶声奶气的狠话能起到作用呢?

  这两天有关2009年度消费投诉热点有这样的表述——“通讯产品投诉量仍居榜首”、“食品安全投诉依然是焦点”、“随着卡类消费的增多,相关投诉首次跃居十大热点之列”。这都说明“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层出不断”。这种尴尬现实,套用武高汉那种“亲缘逻辑”,就是制假售假者“近亲繁殖”越来越严重,已不再是“从舅舅家到姥姥家”那么简单了,而是形成一张密实的网。而真正织成这张网的,不只是直接的经营者,背后还关联着既得利益集团以及相关的制度与文化。

  道理最简单不过。今天的市场存在着种种偏离公平与正义的现象,就在于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利用自身强大的话语权,占领着某种可以实现制度性掠夺的高地。那些年年都成为投诉热点的问题,症结往往也都在于垄断。比如,通讯、住房、交通等行业中出现的霸王条款,就像是勒在消费者脖子上的绳索,令人无法抗拒。连作为国家利器的《反垄断法》都无法斩断这种垄断,如同“松散土豆”一样的消费者岂不是只能发出无奈长叹?

  在市场道德、行业监管与法律制度存在严重失灵的语境下,中消协副秘书长武高汉那句“从舅舅家赔到姥姥家”的狠话,只会被看作一种维权笑话。消费维权问题,说到底就是公民权利保障的一个重要表征。所有的权利与尊严问题,最终只能寄托于民主、法治、文明力量的不断发育生长,来从根本上荡涤掉滞留与寄生在既得利益集团身上的陈腐污垢,而不是靠那些无聊的狠话去不时刺激公众早已受伤麻木的心。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