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文章:“两会”如何消“雷”
文/林蔚
全国“两会”即将闭幕,人们开始盘点这十多天的成果和收获,也开始集中点评代表、委员们的履职表现。
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矛盾进入多发期、利益诉求日益多元而网络已充分普及的今天,当一个称职的代表、委员应该说很不容易。本次“两会”的大多数代表、委员交出了令老百姓满意的“答卷”——敢说真话的代表、委员多了,说假话、空话的代表越来越少,不仅涌现了大批有价值的议案提案,会上还有了当面争论。
但是,毋需回避,本次“两会”上确实有些代表、委员的表现令人遗憾。其中,最让老百姓反感的当然要数极少数代表、委员发言像作报告,对媒体傲慢的官员作派。而最让公众无语、失望的,却要数那些被某些代表、委员不断一本正经地制造出来的很有风格的“雷人雷语”。比如“无聊型”的——花40分钟畅谈大好形势和随地吐痰是恶习;比如“荒诞型”的——以“黄”与中华民族的深厚关系为由建议将“扫黄”改为“扫秽”;比如“生猛型”的——建议修改婚姻法增加离婚难度、关闭所有社会网吧;比如“胡说型”的——“大学毕业生掏粪会改变中国掏粪状况”;比如“乖巧型”的——“只投赞成票不给国家添乱”;比如“幼稚型”的——逢有媒体采访总是自称“我是来学习的”……
固然,“两会”是个畅所欲言的民主场所,所有代表、委员的话语权都很神圣,都应该受到尊重。但是,“两会”毕竟不是扯闲篇聊家常的地方,它需要的“言”必须是来自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所思所想所求,是对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有价值的建言献策。
尽管有网民这样评论:“有些代表不说话,你还真不知道他有多傻”,笔者却始终坚信,能从全国十几亿人中脱颖而出,那无疑都是各路精英。他们之中有的人所以会频频“雷人”,与“傻”无关,而是缺少“生活”——他们靠上网了解民情而缺少真正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他们从媒体报道中找议案提案题目,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任务;他们的眼界超不出自己视线的半径;他们脑子里既无情况也无思想,有位代表竟称自己议案的灵感是来自电视剧。
虽然这样的代表、委员是极少数,但对“两会”的负面影响却相当大,改变这种状况已刻不容缓。至于怎么改变,有网民提议撤换,但笔者以为,撤换人不如提高他们的履职责任感。只要“雷”人者牢记被“拍”教训,每年都能抽出时间真正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近距离体察社情民意,相信他们一定能为“两会”贡献真知灼见,真正代表人民说话、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