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刘利刚:地方政府”隐形”负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6日08:48   财经网

  作者:刘利刚

  “两会”期间的一个热门话题,就是地方政府的负债问题。而关于地方政府的负债金额,由于没有准确统计,说法不一。有说法在6万亿左右,也有学者估计在10万亿左右,对比而言,目前中央政府的公共债务差不多也在6万亿人民币左右,约占GDP的20%,如果地方各级政府负债超过6万亿,相信这也将成为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一个威胁。

  如果要考察地方政府负债,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地方政府债务?按照《预算法》规定,地方财政原则上不列赤字,除非中央和人大另有规定。换句话说,地方政府的“账本”上不应该有赤字,没有赤字,也就没有债务一说。为了证明这一点,我们考察了省一级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表,也发现了省级财政一直以来都有盈余。当然,去年中央政府为缓解金融危机的影响,允许各地政府总共举债2000亿人民币,由中央代为发行特别国债,属特殊安排。即使算上这2000亿人民币,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也远远无法达到6万亿至10万亿这样的规模。

  问题出在所谓的地方融资平台上,由于法律规定地方财政不允许有赤字,那么“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旦出现了“钱不够用”的情况,地方政府就要另谋出路。所谓的“地方融资平台”就成了一条“明路”。地方融资平台听起来有些玄乎,实质上就是各地为了项目开发成立的各种政企不分的公司。一般来说,这些公司由于背后有政府撑腰,从银行取得贷款应该是轻而易举。当然,也因为这些公司与政府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贷款事实上就变成了由地方政府担保,一旦出现呆坏账,这些贷款也将直接成为地方政府的债务。当然,地方政府债务还有若干种其他形式,但地方融资平台产生的这一项是大头,也是目前最受到关注的。

  分析这一问题,需要厘清一个概念。事实上,目前大家讨论的所谓地方负债6万亿,只不过看了财务收支平衡表中的“债务”这一栏,在“资产”这一栏中,这些项目开发公司也有土地、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一个企业破产的标志是“资不抵债”,但只要资产大于负债,并且现金流稳定,公司都能正常运作。所以,很多人听到地方政府负债就很担心,其实也在很大程度上犯了“一叶障目”的错误,看到负债的同时,也要看看地方政府的资产,并且认真考虑这些资产的质量,才是正确的方法。从目前情况看,各地融资平台主要的资产是土地,这也是目前最受到银行欢迎的抵押品,当然,央行也在近期对这些抵押物的价值可能出现滑坡表示担忧,但现在抵押物大幅贬值的可能性仍然很低。而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中国的政府结构仍然是单元的,一旦地方政府出现债务违约,很难想象中央政府不会伸出援手。如果我们把整个中国的政府结构看作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地方政府的负债也会纳入整个政府的负债,而在整个政府的资产这一栏,则是以央企为首的数千家国有企业和全国的土地资源, 学界普遍估计中国政府掌握的总资产达到80万亿人民币,在这样庞大的资产面前,6万亿的中央政府债务和6万亿的地方政府债务,仍然是可控而且低风险的。

  同时,从整个宏观经济指标来讨论,即使把目前各级政府的所有债务加总起来,中国的公共债务也最多不超过GDP的50%,在中国两位数字的经济增速面前,这样的公共债务规模的风险仍然有限。我们可比的数据是,亚洲国家的公共债务水平普遍超过GDP的50%,而欧洲各国则普遍超过100%,因此,对于中国的债务指标并没有必要过分担忧。同时,中国有相当高的储蓄率和高额的银行存款,这也保证了中国政府一旦要发行债务,也可以完全依赖国内资源来完成融资,而不需要向海外投资者借钱。中国每年也有高额的经常项目账户盈余和外汇储备,这也保证了即使借外债,也不用担心从海外投资者手中接不到钱。

  而很多人担心的债务风险向金融机构转移的问题,的确也有可能。但如果银行是以风险管理实现盈利的企业,只要银行在放贷时做足风险保障和信用评估,地方债务的风险仍然是可控的。

  事实上,地方政府负债的核心,并非在于其负债多少,而在于其债务产生的途径和结构不够透明,笔者认为,允许地方发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关于这一话题,笔者也将在以后的文章中予以讨论。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