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论:期待“中央预算公开”再上层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26日08:14  新京报

  继2009年财政部首次公布经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和中央财政预算“四张表格”后,时隔一年,昨天,财政部将今年全国人大刚刚审议通过的预算报告和中央财政预算“十二张表格”公布在其网站上,而且科目也更细化,解释更加详实。

  “书之于表,表示于民”乃预算的要义所在,从去年广州财政信息公开的牛刀小试、两会期间要求公开“三公消费”的呼声,到今日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再次推进,折射出预算改革已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比较去年和今年中央财政预算公开的内容,不难发现,预算信息公开在公开化、系统化、精细化、透明化四方面有不少改观。

  比如,此次公开,将2009年公开中所辅助的中央财政农林水务支出表等六个“辅助性表格”进一步融入今年相关的“主表”中,实现了预算报表母子表的“大合并”,既保持了整体信息系统性,也提升了信息的可读性。还有,2010年的“一般公共服务”进一步细化了事务性支出的分类,将事务性支出的数额与国务院各部门实现了基本对应,同时,今年预算公开在中央财政收入、支出、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转移支付等重要表格之后,都附加一一对应的说明解释,指导性更详尽,更便于民众了解。

  诚然,中央财政预算信息公开的实践之龄才刚满两岁,寄予肯定之余,反观其中的细节,难免仍有诸多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抛开“三公消费”不提,以2009、2010年的中央财政收入预算表为例,在粗线条的“非税收入”四大子类当中,相较于以百亿、十亿计的专项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而言,逾千亿的“其他收入”子类有进一步细化的空间。在当下强化“非税收入”管理的情况下,进一步细化非税收入门类,并详细公开,让民众知情,显得尤为必要。

  这也说明,实现预算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强化立法约束,尽快完善预算法,并充分借鉴发达国家在预算科目设置上的经验,细化我国的预算编制体系,从制度上防范“预算松动”,极为迫切。

  其次,如今的财政体制改革已经深入到预算改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等方方面面,更需要科学化的学术论证提供决策参考,因此,信息公开的数据统计要保证学术意义上的参考价值。以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统计为例,不仅要在保证资金拨付的功能使用上有预算统计,更要在具体对不同省份转移支付的总量上给予统计,而目前的预算编制尚待完善。这不仅有助于提供学术科研的参考价值,对于有效制止“跑部钱进”的现象也有着积极的效用。

  再次,政府预算作为反映国家收支的明细账,专业之外更要凸显其大众化的一面。预算表格不光是需要让财政人员看懂的专业账,更需要民众能从中保证自己的知情权。因此,如何让民众把预算报告读明白,应该是今后预算编制和信息公开的新方向,唯有这样,才能够切实保证民众更好地监督国家资金的流向和政府财政活动的范围。

  进而言之,预算信息公开固然重要,但是,关注公开的同时,更要重视将信息公开与预算立法改革、部门预算改革、非税收入制度改革等一连串改革动作同步,唯有这样,才能交出一份民众满意的答卷,而不会因为诸如“三公消费”等敏感项目而将精细化的公开一拖再拖。在预算公开之路上,应该牢记的是,预算公开的目的不只是让公众监督,根本上是实现对政府活动的预算硬约束和依法科学为民理财的最终目的。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