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
65岁的河南农民魏克兴在找乡长反映土地补偿问题时,拿起办公桌上一水杯欲喝水,被乡长喝止。两人发生冲突,结果乡长喊来警察,农民被拘留7日。(据《新京报》3月25日)
且按下乡政府本应有的“热情服务”不表。就算是农民动了乡长的“杯具”,也是小事一桩,几句解释完全可以化解尴尬。但问题的核心并不在使用杯具上的卫生问题,而在于乡长的威权遭到了来自被管制者的挑战。假设是市长动了乡长的杯具,根本不会有冲突。说不准乡长还会以“首长动了我的杯具”为荣耀。
但问题是一位农民动了乡长的杯具。由于缺乏基层民主制度的支撑。自上而下派驻的乡长,唯有靠威权来管理乡土及在乡土之上的乡民。威权是乡长在乡村赖以栖身的唯一法宝,不容有失。所以乡长蒋友军才会说,如果是老百姓之间,这类小纠纷就算了。但这件事,不拘魏克兴,他将“没有办法在这个地方干下去”。
这可能是句大实话。这一解释对应的现实,就是当地已经形成了弱肉强食的丛林生态。在乡村这样的熟人社会里,农民与乡长的冲突在很短时间内就会传播到妇孺皆知。如果乡长不能在冲突中“搞定”农民,那么农民挑战威权的行动就会获得鼓励,并被后来者不断效仿。而乡长借助警察权,把他视为挑衅的农民扔进了班房,则可以大大显示他的强势,证明他的威权。这也意味着丛林法则的再次强调:凡与乡长对着干,马上就叫他难看。
化解乡村“杯具”别无他法,仍在民主与法治。民主化解威权,逼迫乡长弯下腰来对乡民负责而不是只对上司负责。法治规范威权,给合法正当的行政管理提供强制力保障,也给违法不当的滥权失职提供责任追究。舍弃乡村和谐的民主法治之源,而一昧强调威权管制的技术性改进,注定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