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驻莫斯科评论员:爆炸后政府应急措施值得借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30日11:17  荆楚网
驻莫斯科评论员:爆炸后政府应急措施值得借鉴
地铁站外等公车的人群

驻莫斯科评论员:爆炸后政府应急措施值得借鉴
警方宣传车

驻莫斯科评论员:爆炸后政府应急措施值得借鉴
警方指挥车

驻莫斯科评论员:爆炸后政府应急措施值得借鉴
卢比杨卡广场上的厕所,背景是原克格勃大楼。

  作者:姚望(驻莫斯科特约评论员)

    3月29日莫斯科连续发生两起地铁爆炸案,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我作为新浪评论驻莫斯科的特约评论员赶赴出事现场,记录下爆炸发生后第一时间莫斯科的真实情况。

  爆炸后,莫斯科地铁直击

  莫斯科大学的部分院系坐落在红场附近。每天不少中国学生搭乘地铁去上课的时候要经过文化公园地铁站。中国驻俄使馆教育处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多方渠道了解,是否有中国留学生遭遇意外。至30日晚间,据教育处工作人员对笔者表示,尚未发现有中国留学生在事件中受损。

  对于莫斯科的日常交通来说,地铁无疑是最重要的支柱,每天从早开始至夜运送大量的客流。这次发生爆炸的两个地铁站都处于具有主干意味的地铁一号线上,且都是重要的换乘站。如果整个莫斯科地铁瘫痪,整个城市生活也会随之运转不顺。

  事件发生后,笔者所见俄方的部分措施,或可以作为他山之石,作为我们在处理类似事件时的参考。

  堵塞

  两起爆炸一度严重影响了全市的交通,据悉全市的地铁一度停运。通向市中心的地面交通一度相当拥挤。笔者接到第二次爆炸的消息后,赶赴最近的地铁站大学站。处于一号线上的大学站前站着警察,停止放人入闸。开往市中心的公交车则人员则罕见的爆满,挤都挤不上去。笔者试图迂回的乘坐有轨电车向市中心进发。平时比较顺畅的有轨电车,也因为其他车辆占道,而在几处堵塞。

  除了交通的堵塞外,部分公司的手机信号也一度出现故障,因为人们相互间通告安全的电话使得相关公司的系统不堪重负。这也是事件发生后,大部分第一时间知道事件的方式。

  逐渐恢复

  当有轨电车路过环线上的巴威列茨基地铁站时,笔者发现地铁站开放,就转入地铁,这个时候接近中午12点,地铁内的人比平时少很多。但是不如想象中那样的空空荡荡。笔者乘坐地铁赶往文化公园站。出乎意料,在发生爆炸的文化公园站,地铁照常停靠。不同的是,乘客只能通过环线的入口进出站,而不能换乘到一号线。一些需赶往一号线各站点的旅客,只能倒车,而在地铁的某些区间,乘客并未特别减少,车厢接近满员。车厢中及地铁站上,警察明显增多,但是尚未调用军人执勤。

  提供便利

  中午,笔者从地面赶到卢比杨卡站,只见卢比杨卡广场上围观的群众并不多,广场上不少新闻单位的车辆,救护车等已经很少,此外,还有些工程车辆。警方的指挥车静静的停在广场一侧,记者们的从长枪短炮一字排开,齐齐对着出事的地铁口。地铁口被警察控制,闲人免进。

  值得注意的是,在广场上一字排开了临时厕所,以供救助人员,记者使用。体现了人性化的思维方式。此时,广场上的戒备似乎并不森严。邻近的国家杜马大楼没有见到明显的增强警卫。当笔者再度试图从邻近的其他地铁站进入一号线时,被告知,从共青团站到体育场站之间已经关闭。地铁内的工作人员向笔者热情的介绍换乘方式。地铁里的广播也不断告知,如有心理问题请联络。手机也收到一号线关闭的短消息。

  据笔者当时所知,只有一号线的部分区间关闭,而其他线路都是开放的。当笔者从文化公园站的出口出站时,看到通向一号线的入口被一个铁栏杆门封住。有警察看守,并未看到医疗或者工程人员进出。

  出了站,看到一台宣传车通过大屏幕显示着紧急求助电话号码。更醒目的是一些穿着交通部门马甲的人,在引导地铁出站人员如何换乘地面交通工具继续行程。

  可见,俄方行政部门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在紧急情况发生时,把损失降到最小。尤其是在莫斯科这样的大都市地铁网络,把出事的地段封闭,其他的地段照常运行。使得整个城市生活保持正常运行的能力,把爆炸导致的间接损失降低。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莫斯科 地铁爆炸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