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熊培云:在中国 你有“背景”吗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1日08:27  新京报

  熊培云

  人有“背景”也未必都是坏事。如果这个“背景”能让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挺直腰杆,间接扶起失落的道义,公众也会乐见其成。

  3月23日,辽宁省辽阳市人民检察院工作人员王妍,在接送孩子时,因其车辆表皮油漆被该校一学生碰损,因而殴打该学生。3月28日,辽阳市公安局白塔分局决定对王妍处以拘留15天、罚款1000元的治安处罚。

  此事很快被舆论推到风口浪尖,和网民的参与不无关系。相关新闻上网没多久,便给一些网站带来数以万计的留言。

  留言中最值得回味的,是有关小孩家有无“背景”的质疑。有一条评论就这样写道:“小孩子家也一定大有背景!厉害!换个民工子女就完全是另外一种结果!”面对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如果一方表面是弱者,却又在博弈中完成大翻盘,战胜了强者,就像这里的小孩赢了检察院的人,许多人便有了这种心理,认为弱者一定得到了什么背景的支持。

  这里的小孩是否有“背景”,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然而有此质疑,却又不得不说这是悲哀的事。在此社会心理的背后,实则藏着一个严峻事实,即凭着平常社会生活中的经验,很多人还没有足够的信心相信:不仰仗某种潜力量与潜规则,道义与法律会胜出。

  类似故事并不少见,几年前重庆“史上最牛钉子户”的房子能坚挺几年未被拆除,交通部的“怪黍蜀”林嘉祥丑行被曝光等,也有人猜测奋起抗争的人家里有“背景”。而与此有关的一些担心,一方面体现了人心的某种不安,对社会上出现的进步总是将信将疑;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一种期许,如上所述,大家都希望这些胜出首先是道义与法律的胜出。

  当然,心平气和地想,有“背景”也未必都是坏事。如果这个“背景”能让人们在公共生活中挺直腰杆,间接扶起失落的道义,公众也会乐见其成。

  这个时代的确在悄悄变化。一个自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传播科技的发达,给人带来了沟通上的便捷,更改变了人们见证和参与社会生活、公共事件的方式。手机摄录像功能的普及、微博(http://t.sina.com.cn)的发展,使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发布到网上,让社会关注或参与评判。难怪有网民呼吁“每一个微博公民”都能拿起手中的微博工具(手机、相机、摄像机),“去监督每一个城市、乡镇、农村当中的每一个黑暗角落,让所有的黑暗和不公,都大白于天下”。

  也正是这种转变,打破了过去的种种沟通壁垒,互联网因为聚集了无数网民的目光,成了人们赖以改造社会的阳光之地。个人做事,难免有自己或强或弱的背景;一个时代也一样,而这个时代的背景就是———拜传播科技发达之所赐,现在心明眼亮的人越来越多,试图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改造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背景”的人,这个背景就是互联网。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