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海林:中印光靠善意成不了好邻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2日09:49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叶海林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就在中印建交6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不到一个星期,印度政府宣布将向不丹王国和锡金邦提供补偿,以便穿越这两个地方的高等级战略公路能够尽快开工。当然,这两件事情可能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然而,这项由印度国防部担任发包方的工程,目的是修建能够起降印度战斗机的国防公路,选择在这样的日子里“赶工”,至少也能说明主导该公路工程的印度各有关各方,并不认为有必要为营造一个中印建交60年纪念的“和谐”气氛,而做出哪怕区区数日的推迟。

  根据皮尤中心的调查,2005年印度城市人口中持对华友好态度的占56%,不友好的只占20%,而在2009年初,不喜欢中国的上升到了39%,喜欢的则下降到46%。这还是在2009年中开始的印度媒体频频对华做出不友好报道甚至是假新闻之前,经过这一年关于中国“入侵”、“阴谋”的发酵,数据只会向我们更不愿意的方向转变。

  难道中印建交60年之后,双边关系要再经历一次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低谷?尽管双边经贸总额增长势头迅猛,尽管两国领导人和外交人员在各种场合下都强调中印友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曼莫汉·辛格总理曾说“中印两国联手就能改变世界”,然而,令人遗憾的事实却是,双边关系的民意基础正在一点点被喜马拉雅山上空不时掠过的杂音所侵蚀,现在已经没有人奢望中印关系能回到1950年代建交之初的“印地秦尼巴伊巴伊(印中人民是兄弟)”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印两国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是媒体的恶意炒作?这样说恐怕过于高估媒体的影响力并低估媒体的专业精神了——但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不让受众“耳顺”,报纸就不会有人愿意看。就这一点而言,炒作对抗性话题以吸引眼球的媒体可不只印度独有。

  是不是印度媒体以外的精英集团蓄意要破坏中印关系以图自利?比如军火商为获得更多的国防采购拨款,或者边界地方政客能捞到更多的联邦财政资助,又或者外交安全部门由此可以在公众面前把自己打造成英雄般的国家卫士?都可能,但也都不充分。毕竟,一个精英集团要策划一个针对其他国家的蒙蔽自己人民的阴谋,成本上和技术上是难以实现的。

  又或者因为1962年的边界战争使得印度至今耿耿于怀?即便如此,那也应该是印度的中国观一直呈负面状态,而不会是当前这样在经历了21世纪最初几年的上行通道之后逐步低落,直至出现“媒体战争”。

  导致中印出现情绪问题的根本原因还要在情绪以外去发现。一个甲子以来,两个总人口达到23亿的亚洲大国第一次肩并肩地实现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崛起”由此成为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名词之后最常见的动词。对于两个身量越来越大信心越来越足的国家来说,其看待自身和周边乃至整个世界的视角每一天都在发生变化。而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趋向强硬并不是一种非理性的选项。

  对于国家来说,尽管幅员、位置、资源占有情况是“恒量”,而人口、政治制度、文化等要素是“常量”,这些因素对国家的邻里观、世界观的塑形作用是本质的,但有无核武器、远程导弹、载人航天器这些“变量”却能在某个时间段内导致一个国家的对外行为发生重大变化。21世纪初以后的中印互视时出现的情绪变化原因恐怕就在于此。在两个强国崛起的过程中,摩擦和碰撞在所难免。

  指望双边关系在两国都已经经过60年强身健体后意气风发信心满满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候,还能像当年两个大病初愈的弱者那样互相提供道义支撑是不现实的。对于今天的中印关系来说,主张双边合作共同创建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体现了乐观主义和宏观思维,而现实主义和脚踏实地则意味着要重视彼此存在的长期分歧以及力量增加导致的立场更加坚定。

  说到底,互相喜欢从来不是稳定的双边关系的基础,而中国和印度一样,不能单纯依靠自己的善意和对对方善意的渴望来维持双边关系,更应该着眼于对各自最小主张和对方最大主张的精确考量。好邻居毕竟是要靠好篱笆来保证的,这意味着在经常给对方家中送去点心的时候,也要悉心维护好自己家的篱笆,当然,更不能总想着把自己的篱笆修到人家的院子里去。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