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评论员:“鬼城”是中国地产界最大的“潜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03日00:09  红网

  耗资50多亿打造、面积达32平方公里的内蒙古康巴什是一座豪华新城,但同时也成了一座无人居住的“鬼城”。花5年时间建设的康巴什,原意要成为鄂尔多斯对外炫耀的市中心,但如今却是中国房地产泡沫的最佳展示品——偶尔出现的行人,看起来就像幻觉,拖着沉重的脚步沿着人行道走着,仿佛恐怖电影中大灾难过后一名孤独的幸存者。(4月2日东北新闻网)

  鄂尔多斯我虽然没有去过,但对其是早有了解的。在中国的版图上,有个地方三面被黄河环绕。十三世纪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途经此处,将这里定为他的长眠之地。这里的蒙语地名是“鄂尔多斯”,汉语意为“众多的宫殿”。如今,鄂尔多斯是个相对富裕的采煤中心,人口有150万。作为可与成吉思汗的“恢弘皇城”媲美的公共建设工程,康巴什充斥着办公大楼、行政中心、博物馆、剧院和运动场———更不用说在成片土地上建起的中产阶级式的复式公寓和别墅了。然而,唯一的问题是:最初为100万人居住、生活和娱乐而设计的这个地方却几乎没有人居住。“鬼城”的说法便不胫而走。美国《时代》周刊在报道这一现象时,标题就两个字:鬼城。

  本应该为人居住而建的房子,最后却与人隔离,成了“鬼”的领地。我想,绝不是因为鄂尔多斯的居民不想住进这么豪华的新城——可能不仅想,而且做梦都想,而是因为过高的房价让他们只能望房兴叹,避而远之。这样的故事不仅在鄂尔多斯上演,而且早已在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一线城市上演,并大面积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其中在北京,白领买不起房已是常识,一幢幢商业楼盘空置着更是“公开的秘密”。从“房奴”的流行到《蜗居》的爆红,高房价已成了全国人民的一大“杯具”。连温家宝总理都深有感触地说:“蜗居的滋味,我也曾体验过。”表示在任内要把房价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温总理都这么说,显然是因为问题已经“很严重”。

  但高房价催生高空置率还只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表像,而不是根本。根本是这种“鬼城制造”的欲望冲动在地方政府和投资商那里,如被打开的“潘多拉魔盒”,难以扼止。作为民生工程,中央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之所以启动住房市场化改革,就是希望通过市场化的力量,让老百姓更快地住上更好的房。但因为地方政府掌握着土地资源,地产商控制着开发环节,银行凭借着资本力量,原本应该以“民心、民居和民生”为坐标的地产市场,演变成了弱肉强食的“逐利乐园”——在这里,地方政府想着的是如何卖出更高的地价,开发商想着的是如何赚取更多的利润,银行想着的是如何让更多的“房奴”为自己打工,投资客想着的是如何在房价持续上涨时,高价位抛出……这样的利益追逐下,金钱和权力成了地产市场唯一的“绿卡”,房价上涨也成了利益集团最大的“愿景”。唯独“民心、民居和民生”,无处安放,只能在《蜗居》这样的电视剧里抒发无奈的郁闷。

  什么是中国地产界最大的“潜规则”?这就是中国地产界最大的“潜规则”——总有一股来自利益集团的合力,在无情地把“人居”变成“鬼居”,把“人城”变成“鬼城”。在《白毛女》里,那些将白毛女“从人变成鬼”者,最终还得为自己的行为买单。自美国房地产业崩盘变成全球经济衰退催化剂以来,很多人士担心这一幕在中国重演将是灾难性的。而“鬼城”康巴什的出现,无疑是一记提前的警钟。

  康巴什是谁的康巴什?当然是康巴什民众的康巴什。要想让“鬼城”不再,方法其实很简单——还权于民,藏富于民,让话语于民。唯有打破中国地产市场“重金轻心”,“重权轻民”的价值标尺,“鬼城”的故事方有不再上演的可能!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