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英杰
王家岭,八昼夜见证生命奇迹。截至6日晚9点,王家岭矿难153名被困人员中,有115人重见天日,6名人员证实已经遇难,剩余32人仍未找到。
历数近年矿难,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如此奇迹,可谓绝无仅有。这应当归功于救援人员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也是被困人员顽强的求生意志与受困点留有生存空间使然。有时候不得不承认,人力所不能为的地方,只能依赖人的意志以及其他幸运因素。
所谓奇迹,本身就含有一定的偶然因素。更何况,奇迹并不能遮蔽灾难发生的根源。假如因为奇迹出现,便对引发灾难的内在原因轻描淡写,那就等于再次犯下错误,给灾难的再次发生留下可能。所以,在为受困人员重获生机而欢呼、为遇难人员而哀伤的同时,切不可忘记对事故本身的追责与反思,如此才能清除事故的“必然因素”,降低矿难发生的几率,从而告别频发的悲情矿难。
对王家岭矿难的追责和反思,至少应当分作两个层面。一是针对事故本身。据悉,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救援进入最后关头,事故调查工作也即将展开。此前官方通报指出,王家岭煤矿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违规违章行为,工作面出现透水征兆后,没有按照规定及时撤人和采取有效应对措施。还有媒体质疑,发生事故和赶工期密切相关。当地官员称:“王家岭矿难就坏在这个‘勇争第一’上。”对此,相关部门应当组成独立调查组,一一查清,问责到底。
二者,还应站在当地煤矿产业发展的高度,反思和总结矿难发生的深层因素。出现生命奇迹或有偶然因素,但每桩事故背后一定有着必然的成因。矿难只是一系列违规操作的最终呈现方式,如若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从中汲取教训,这一次出现生命奇迹,下一次也许我们只有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再度发生。
几年来山西矿难频发,有关方面总结出一个教训,就是当地小煤矿、民营煤矿太多,不利于监管。姑且不论其中是非利弊,如今王家岭矿难提出了另一个命题——如何有效预防和杜绝国有大矿发生重大安全建设、生产事故?有必要指出,王家岭煤矿还未建成投产就发生了这起重大安全事故,这等于给持“国有大矿更安全”思维的部门和专家敲响一个警钟:国有大矿同样可能发生矿难,监管思维应当及时转变。
无论民营或国有矿产公司,在缺乏约束机制条件下,其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实际上不会有多少区别。甚至可以说,由于国有大矿存在产权结构问题,企业负责人反倒更有可能在安全生产问题上漫不经心。民营煤矿出了事,损失由私人老板承担,严重者破产、坐牢都有可能;国有大矿一旦出事,责任人更多是丢“官”撤职,有机会还可以换个企业当领导。从这个角度看,国企领导的责任心未必就会比私人老板高到哪里去。
因此,反思王家岭矿难,不能不对国有大矿可能出现的“责任人缺位”问题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措施,防微杜渐。有论者称:让老板下井,矿难必可根除。这一说法并非耸人听闻,事实上也只有将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生命安危捆在一起,安全问题才可能获得高度重视,避免一再发生人为悲剧。综观各国,煤矿生产“零死亡”并不是奇迹,其中关键就在于把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提升到何种程度。倘若企业负责人和员工都是一条船上的兄弟,想来他是不敢轻易让船超载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