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言平
一群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作文竞赛中竞相展示自己的“早熟”。面对命题作文《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这群十二三岁的孩子们大写婚恋、甚至是婚外恋,让身为考官的成年人大跌眼镜。
作文作为中国教育的必修必考课,很大程度上来讲,是中国教育的一个缩影:高考零分作文充满争议成为常态;前段时间,更有人总结了“咱们小学时期的作文必杀结尾句”,得出“中国人第一次说谎是在作文中”的判断。可是从小学生的“早熟作文”来看,孩子们编造的“说谎作文”背后,却是他们本不该看到的,赤裸裸的社会现实。
谈及教育,我们更多的时候,喜欢从教育体制、学校等方面去批判。不可否认,国民教育走到今天这个地步,体制、学校和教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同样的,我们的认知不能割裂整个社会的大环境,站在社会的大环境中去分析,我们就很容易发现,价值观的断裂让他们过早地失去了本真,造成了他们方向的迷茫。
小学生作文中为什么会出现隐晦成人内容描写,首先是环境使然,谁最适合批改孩子们的作文?当然是中小学教师,因为他们最了解孩子们的阅历层次,可是从大大小小的各种作文比赛我们可以看到,评委都是名家大家。而事实上,名家大家能解读社会,却未必能够解读孩子们的童贞。而教育在价值上的愈发功利化,在学校、家庭的作用下,作文的目的不在表达,而在于迎合评委、教师等成年人的价值标准,在这样的作文环境下,孩子的作文中已经没有了自己,更像是对世俗的大人的献媚。
还有一点,那就是现实环境的影响。作文其实就是组合素材表达思想,笔者生活在农村,所以中小学时代的作文总是会出现小桥流水、稻浪果香,这些就是我所处的环境所给予我的素材。而“早熟作文”亦然,可是现如今孩子们所接触到的信息,充斥着色情、暴力、黑暗。社会给他们提供的这些素材,他们怎能写出欢快、幸福和纯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是孩子,社会价值的混乱造成了孩子们的迷茫。
因此,社会价值链的断裂是催生“早熟作文”的根源所在: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在功利化的教育面前,孩子们学会了文字上的谄媚;而社会价值观的混乱、信息环境的恶化,更是污染了孩子们作文素材,而这些,需要我们成人社会为他们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