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
如果知道申诉会换来更让他受不了的刑讯逼供,叫法律法律不应,叫正义正义没有回声,赵作海还会去申诉吗?
赵作海与佘祥林确实惊人地相似———不过两案也有一处明显的不同:根本没有杀人,面对法院“故意杀人罪”的判决,佘祥林一直在进行不屈不挠的申诉,可赵作海却没有申诉。
为何被冤枉却不申诉呢?赵作海的解释是:之前在社会上生活并不好,入狱后感觉“生活稳定”,就不想再折腾,安心服刑,以求早日出去。
冤案让人震惊,不申诉让人错愕,而这种对不申诉的解释更让人匪夷所思。如果这是赵作海真实的意思表达,监狱让人流连,自由成为负担,这种反常的思维是对社会正义和现实更大的反讽。
不要惊诧于赵作海的选择。再看看这起案件的另一个主角,赵振裳。因为他患上了严重的偏瘫,知道自己活不久了,也是想追求生活的稳定,他知道:虽然会因“杀人”而入狱,却能得到政府救治。一个放弃逃亡,一个放弃申诉,这对冤家似乎都把监狱当成了避风港。面对他们的选择,谁也说不出“荒唐”,生出的惟有一声沉重的叹息。
为什么不申诉,另一种重要的原因可能赵作海没说,就是检察院已经断定“肯定存在刑讯逼供”。刑讯逼供完全驯服了这个“原先脾气很不好”(赵振裳描述)的人。逼供严重到了什么程度?从先前赵向其家人描述的“不说,他们就弄死我”、“打到最后,他们要我说啥我就说啥”可以看出来。从报道看,赵作海并非没有申诉,先前他进行过申诉,可后来他就闭口了,9次作了有罪供述,到底是怎样一种力量迫使一个未杀人者接受了死刑判决?可想而知是什么。
不平而鸣者,是对公平还存有希望的人,他还寄希望于鸣叫引起关注后能带来公平。可如果一个人在无尽的折磨中已经对“依赖法律讨回公道”失去希望,甚至会认为自己的鸣叫和申诉会换来更让他受不了的刑讯逼供,叫法律法律不应,叫正义正义没有回声,他还会去申诉吗?这时候,只有“被杀者突然出现”才能证明他们的清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