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海林:要行动自由还是要办事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4日10:20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叶海林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之际,应邀到红场观摩14国联合阅兵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美俄双方都拥有选择盟友的自由,美国“不接受所谓势力范围”。

  而第二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举行在即,美国人不太可能对中国谈论“势力范围”,倒是很可能既谈到“行动自由”,也谈到“办事公平”。

  不和中国人谈论“势力范围”是有道理的,一则中国从来没有和美国谈论过西太平洋是谁的势力范围这个问题——考虑到西太平洋驻扎的最大规模的海军舰队基地仍是在夏威夷的那一支,争辩这个问题其实没什么意义;二则,中国人对美国反对“势力范围”的外交传统理念是很熟悉的。这句话第一次被中国外交官听到的时候,咱们的家里还供着皇上牌位呢。

  自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发出“门户开放”召回之日起,美国官方始终拒绝“势力范围”概念。那时候门罗主义已经提出了70多年,自1823年起就没有谁有本事跑到美洲大陆搞出什么动静(时下的词汇应该是“颜色”)来,除了当年赫鲁晓夫试了一次。

  在保证自己后院安全的情况下,美国不承认势力范围其实是在主张在全球范围的行动自由。国际政治从来都是如此,强者要求的是权,弱者主张的是利;强者坚持行动自由,弱者则呼吁办事公平。原则是随着力量的改变而改变的,所谓坚持外交传统理念,不过是因为当初形成这一理念的实力对比关系没有发生变化罢了。而一旦力量格局发生位移,传统当然应该随之改变。这也就是何以美国在军事和政治领域依然主张行动自由的原因,只要美军依然天下无敌,政治和军事方面的行动自由就会一直是美国的信条。

  之所以要在行动自由前面加上限定条件,是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确切地说早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美国在一个原本同样强调行动自由的领域,越来越强硬地主张办事公平,那就是对华贸易。上一次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这事就成了美国关心的头号问题,本次对话,相信情形也不会有多少变化。

  很有趣,自由贸易并不是中国人的发明——这个概念产生的时候,我们还在摆弄朝贡体系,现在中国却成了自由贸易最强有力的主张者。而曾经高举自由贸易大纛的美国却成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旗手,只不过那面旗子上写的是公平贸易。

  然而,并不能由此推断出在贸易领域上中国已经强于美国。美国主张贸易公平,并不是觉得会在一个自由市场上输给中国,而是认为可能会出现这样一种结果,甚至还可能只是对被中国用数以亿计的鞋子和玩具赚走的美元感到心疼罢了。

  再也没有比一个强国自以为虚弱更危险的事情了。因为这很可能导致一个霸主更多地显现出山大王本色,越来越不接受自己当初参与制定的规则,甚至可能对这些规则产生非理性的排斥。就像现在美国人在和中国人谈论双边贸易时一听到自由就会条件反射地强调公平一样。当然,自由这两个字他们这次也不会不说,但他们说的一定是“汇率自由”!

  不久以前,曾有一位美国人对笔者说,中国不要在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范围内不受侵犯方面把话说得太满,因为有一天中国可能也会像美国一样坚持只有距离海岸线12海里以内主权才不受侵犯,12海里以外皆为公海,各国均有行动自由——只要中国拥有和美国一样多的航空母舰以及海外军事基地。会不会有那么一天暂且不论,美国人对原则和外交理念的真实态度由此可见一斑,这倒也不难理解,他们40多位总统当中最伟大的那一位还曾主张用圣母玛利亚雕像堵船上的漏洞呢。

  当然,中国不能像林肯总统一样用原则去堵漏洞,然而,对于实力和地位都在发生迅速变化的中国来说,关于外交原则,有几件事情是需要牢记的:一、原则随着地位的改变而改变,国际政治语境下,除了维护国家利益,没有永恒的信条;二、行动自由和办事公平作为外交理念,都有特定的指向,原则从来都不是抽象的;三、有人说过“规则是这样一种东西,只有在被打破的时候,才会受到尊重”,相应地,要是不对原则进行修订,就根本不会有人发觉我们原本一直在恪守原则。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