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西风:“富士康梦魇”直戳招商引资之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5日10:49  现代快报

  在富士康没有发生员工“N连跳”悲剧之前,很少有人反思这个台资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否存在问题,当然,也不会有人反思这样的模式与大陆招商引资政策之间,是否潜藏着危机关联。

  但是,十连跳发生了,一切的追问都来了。血汗工厂也好,集中营式管理也好,谩骂、责难声铺天盖地,富士康都理智地接受了,并且在连环跳还在不断发生的时候,就开始为这个梦魇结束做了多种努力。但是,做法事无效,建关爱中心无济于事,网友观察团和政府调查组也进驻了,依然未能阻止下一个悲剧的接踵而至。不仅是富士康困惑不已,恐怕包括当地政府在内的社会各界也对如此密集的自杀事件不得要领。难道生命的重要性抵挡不了一次殴打、N次受罚、无数次训斥造成的失落?

  这个答案只有在富士康工作或曾经工作的员工那里,才能够得到。

  当我们读到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富士康员工共同的心声是“活得像机器”;当我们读到富士康前主管青桐说“选择自杀的员工更多的在于对社会和人生的一种绝望”(以上见5月23日现代快报柒周刊报道),知道这个答案就是,尽管富士康给予的工资福利并不是最差的甚至还算是比较好的,但工人活得极端不幸福,他们有一种丧失尊严和体面的屈辱感,有被机器和资本压榨得只剩吃饭睡觉这点自由空间的局促。而且,这样的血汗工厂比比皆是。按青桐的话说,事实上跳楼的现象在珠三角这个世界工厂里,每一个大型企业都时有发生。对那些畏惧富士康的员工来说,跳槽也没有出路。到任何一家以廉价劳动力为利润来源的加工企业里,还是一个“赚钱工具”。要么,你甘于像机器一样活着;要么,你得用自杀使自己解脱。

  加工制造业是一种低端产业,利润率低,劳动强度大,劳力密集,文化程度要求不高。目前,在珠三角经济区域内,这样的产业形态占相当大的比重。而且,以外资台资这样招商引资进来的外企为主。由于区位的优势,这类企业的业态越做越大,人员越来越多,因而对地方的税利贡献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越来越举足轻重。像富士康这样超规模的大型代工企业,简直就是地方的活财神,不用说当初招商要许予巨大政策优惠和“治外法权”,落地以后,当地更是供奉最好的保护条件,因为,这些外企的发展,直接牵动地方GDP和财政收入的神经,可谓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有舆论戏称为“特区中的特区”,大概算是一种妥帖的比喻吧。只是,当政府从这些血汗工厂的利润中再分一杯羹的时候,不能忘记,这种人口红利的贡献者是数以百万计的产业工人。企业通过无休止的加班加点、快速的流水线等方式赚取的利润,有多少用于改善劳工的劳动条件,增加他们的收入,使他们获得应有的幸福?如果企业没有做到,或者榨取工人的剩余劳动力,造成资本欺诈,作为监管者的政府,有没有出面给这些“财神爷”以必要的棒喝?

  看来政府做的远远不够。

  对于低端的外资加工业的产业工人,这些生存状态堪忧、维权极端弱势、抗压能力不强的人群,政府的关怀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治标不足以改变现状。如果不升级各地特别是珠三角、长三角这两个重要的经济区的产业结构,改变招商引资的旧套路,“富士康梦魇”随时会在各地重演。

  昨日,发改委网站公布消息称国务院日前正式批准实施《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依据《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这与一年前公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几近一致。两个三角洲GDP总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财政收入占全国的40%。这两个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对全国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以及它们当前面临的问题上都有相似之处。比如珠三角地区,整个产业结构制造业的比重更大一点。虽然长三角服务业比珠三角要高一些,但是制造业的比重也不会低。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制造业,一方面可以消化不少劳动力,另一方面也必然遇到富士康现象的拷问。因此,在规划落实之初,招商引资之前,我们的各级政府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把客商视作捧在手里怕摔着的宝贝疙瘩,百般呵护,骄纵惯养,而要不卑不亢,精挑细选。既给优惠政策,亦做法规和道德约束。特别是那些习惯于发廉价劳动力财的外资,一定要让其“入乡随俗”,“客随主便”。政府为当地经济发展“亲商”没有错,但同时也不能忽视了砝码的另一端———劳动者。要像关心体贴投资商那样,对普通劳工嘘寒问暖。因为,现在的中国,更加强调让人民活得有幸福感,劳动者能够体面而有尊严地工作。

  招商引资就像进食,如果不把好入口关,说不定就得拉肚子。

  集八十万从业大军的深圳富士康,不是已经把触角伸到江苏、北京等多个省市了吗?

  我们担忧的是,“富士康病毒”是不是已经带进了内地。

  当初,那些幸运的地方政府为能把跻身世界五百强的富士康引进到身边而沾沾自喜,现在,且请未雨绸缪,给自己地盘上的富士康做一次全面体检吧。没病更好,有病当治。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