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蒋理:高校去行政化改革何时动真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8日03:24  新京报

  ■ 观察家

  要动真格,必须改革“改革模式”,将教育改革推动、协调机构,从教育行政部门转设到国务院,甚至全国人大。对其他事业单位的改革来说,也应如此。

  6月6日《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颁布,纲要称,“要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面对这则“新闻”,笔者感受到的不是振奋,而是焦虑———取消行政级别,何时才动真格?

  早在今年2月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和网友交谈时,就明确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确实存在许多问题:一是教育行政化的倾向需要改变,最好大学不要设立行政级别。”这是我国高层第一次明确大学取消行政级别。此后,2月28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中,又提出“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

  但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在随后的全国两会上,遭遇多位大学校长的反对,他们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身份发言认为,在当前“官本位”的社会背景下,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将贬低教育的地位,影响大学的作为。还有大学校长说,出版社有级别、科研机构有级别、医院有级别,为什么单单大学校长不能有级别,这不公平。

  眼下的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两点,可以说是对部分大学校长质疑的回应。其一,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已不是“逐步”,而是“现时”。这是比教改《规划纲要》更明确的改革措施。其二,不仅要取消学校的行政级别,科研机构、医院等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都要取消。

  但是,如何让改革从文本走到现实,仍是难题。

  取消大学行政级别的改革,还面临两大困境。一是改革由教育行政机构牵头。近年来各副部级、正厅级高校的校级干部,不少来自教育行政部门的司局、处岗位,动了高校的行政级别,无疑动了行政机构官员晋升的奶酪。二是高校管理改革由学校行政机构推进。近几年来,作为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一些高校已推进职员职级制改革,但由于是行政干部主事改革,改革的结果换汤不换药。

  因此,高校去行政化改革,要动真格,必须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要改革当下的“改革模式“,从推动教育行政部门放权出发,应该将教育改革推动、协调机构,从教育行政部门转设到国务院,甚至全国人大,排除行政部门的既得利益,破除传统的管理思维和工作方式。对其他事业单位的改革来说,也应如此。

  其次,在每所高校内部,应设立具有决策权、监督权的教师委员会,参与学校改革的决策与监督。这是现代大学制度的应有之义。设立教师委员会,既可视为改革的路径,也可视为改革的目标。把改革的主导权从行政机构、行政官员转移到一线教师,这是推进去行政化改革的关键。

  针对教育改革,教育部已发文要求各地、各高校申请改革试点,但从改革的路径看,对取消行政级别这样重大的改革,还是应由国家推动。不然,地方的试点,很可能遭遇既得利益者的围剿而煮成夹生饭。因此,在明确事业单位一定要取消行政级别后,要有清晰、可操作的改革路径,由此给公众以改革的信心。

  □蒋理(学者)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