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耕身:除了高龄津贴 还应有“孝心承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09日04:44  新京报

  ■ 观察家

  如何为老年人群提供“稳定下来”的条件,使他们免于生存与权利的双重贫困,早已是不可回避的命题。仅仅是给老人以有限的高龄津贴,不能满足他们对尊严的需求,他们需要更周到的权利保障,需要得到制度化的孝心承诺。

  饿死人的事,发生在今天这样一个年代,总给人以时空错位之感。然而新一期《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指出,4月1日,安徽省太和县李兴镇程寨村85岁的程保平老人,因儿子去世后无人照料而活活饿死。数日后,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4月9日,北京市通州区张辛庄村80多岁的老人柴玉吉饿死家中,尽管她有四个儿子。

  公民有免于饥饿的权利,这权利是与生俱来的。具体到程保平、柴玉吉两位老人的境况,可能并不是单纯的饥饿事件,因为他们面临的,并不是全社会的粮食短缺所导致的饥馑。再怎么样,这个社会哪里会少了他们的一口饭?所以事实是,他们之所以被饿死,仅仅是因为他们苍老到了无法照顾自己,而民政、社区、家庭等社会保障网络,又未能给他们提供必要的照料。但越是这种原本不必陷于饥饿的“因饥死亡”,才越是尤感沉痛之处。

  老人应当得到的帮助和照料,正如他们应当免于饥饿一样,是应当享有的社会权利。因此,一个社会如何对待进入暮年的公民,总是最能见出社会的道德与良知。波斯王子昂苏尔·玛阿里曾说,“到了老年,要尽量使自己的生活稳定下来。仍旧到处流浪是不明智的。因为衰老和贫困是人的两大敌人。”所以,如何为老年人群提供“稳定下来”的条件,使他们在日渐衰老之中,还能免于生存与权利的双重贫困,早已是不可回避的命题。

  老人饿死,以及他们无法得到帮助与照料的情形,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梦想变得沉重,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受到挑战。不能不看到的是,此种现象并不只是个例。即将公开的《民政部关于建立高龄津(补)贴制度先行地区的通报》显示,目前在省级层面建立80岁以上高龄津(补)贴制度的有北京等7个省(区、市),其中按月发放的仅有6个。

  温家宝总理说过,“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也说过“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社会公平的要义,更体现在是否优先保障了那些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人群,使人人都得到照料,人人都能免于被抛弃的命运。也只有这种前提下,每个人的生存与权利,才能拥有尊严。从这个角度看,仅仅是给老人以有限的高龄津贴,不能满足他们对尊严的需求,他们需要更周到的权利保障,需要得到制度化的孝心承诺。

  面对程保平、柴玉吉两位老人的饿死,面对更多辛劳一生到老来却孤苦无依的公民,社会需要真诚的歉意与及时的弥补。“其实,说起我国在80岁这个年龄才建立高龄津贴,我们自己都觉得寒酸,全世界都没有这样搞的。”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王振耀这样说,“我们的国力发展到今天,不应该是这样的结果。我们希望大家在谈经济成就的同时,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该不该给8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津贴了?能不能加强一点对社会问题的关心?不要等问题严重了再转头。”斯言诚哉。

  □杨耕身(编辑)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