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南京师范大学一学生在宿舍洗澡时触电,20分钟后校医才出现。而面对伤者,校医比普通学生更手足无措,触电学生最终不治身亡。据透露,在很多学校,校医院都是学校裙带关系较严重的地方,成了校方安置亲属的风水宝地。(《中国青年报》6月29日)
套用一句南非世界杯期间中国球迷经常使用的调侃:“中国足球不是足球”,来评价上述事件,大约也可以说:“校医并不是医”。
不会急救的校医不是医生,那究竟是什么呢?从“校医院是学校裙带关系较严重的地方”的报道中,不难得到答案,即“校医其实只是权力的衍生物”、不过是“权力就业”的又一个载体罢了。在教育高度行政化、大学高度衙门化,校领导、博导、教授等等都纷纷贴有行政级别的今天,校医不医、成为权力侵蚀下的“安置亲属的风水宝地”,实在不值得大惊小怪。
事实上,何止大学如此?其他体制内的机构,如国有企事业单位乃至行政机关,不也存在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安置亲属的风水宝地”?仅举几个最近见诸媒体报道的现成例子——江西武宁县近期考录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其中一个“硬性”条件是“限招正科级干部家属”。浙江温州市龙湾区三部门公开发文招录“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子女”进事业编制单位。湖南耒阳教育局局长一日签下167份调令,突击调动大批农村教师进城,而其中的一个调动标准便是,“适当照顾关系,如一些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职能部门领导亲属,以及一些长期在基层工作的校长的妻子”。
显然,“权力就业”时下在一些地方部门尤其是像学校这样的事业单位,早已呈泛滥之势。一个时期以来,伴随大学生就业难,社会惊呼的“父亲就业时代”已悄然而至。现在看来,裙带笼罩下的“权力就业”,不只表现为“父亲就业”,还可能是“丈夫就业”、“亲属就业”——但凡一切与权力能够发生关系、沾亲带故者,都可以享受权力带来的就业恩惠,如此,校医不懂医,教学不懂教,大约不会少见。
教师不懂教学,会误人子弟;校医不懂医,更会害人性命。然而,“权力就业”的危害显然远不止此——因为一旦权力而不是市场支配并决定着就业,整个社会赖以健康发展的基础性规则秩序,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等等,恐怕也就根本动摇、进而被侵蚀掏空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