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颐武:对征婚红人为何又骂又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30日13:00  《环球》杂志

  对征婚红人为何又骂又捧

  张颐武

  最近,征婚交友节目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一些女嘉宾脱轨的“拜金”言论引发了轰动效应,公众的关注度和节目的收视率由于这些言论不断飙升,公众和媒体的批评和争议也异常激烈。

  这里出现的现象似乎是矛盾的。一方面,公众和媒体的批评纷纷表示不能接受这样的价值观,对于一些离谱的表述感到不快。但另一方面,这样的言论的发表者却还是在电视和网络中引发了持续的关注和兴趣,发表这些言论的人也都有了相当大的知名度。一面是尖锐的批判,另一面却是追捧,这种情况在网络中原来一直都有表现,如“芙蓉姐姐”和“凤姐”等人物。现在,电视也开始制造这样的热点,又骂又捧变成了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这些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正是在年轻人之中,这些红人也无例外地是一些年轻人,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这种现象今天在年轻人中出现,正是一些原来在人性深处一直存在,却不登大雅之堂的价值观在公共空间中被展现的结果。诸如“拜金”、要“嫁个有钱人”之类的观念从来都存在在社会之中,但对于社会来说,它们是非主流的和非公开的价值,由于对欲望的直接表达而被公共空间所边缘化。有人认为是今天的贫富差距加大导致了这样的“拜金”观念,这当然也是一种分析,但却未必准确。这样的价值其实从来就存在,就连许多人认为比较淳朴的计划经济时期,也就是20世纪的50、60年代,我们也可以看到文学艺术作品持续地把这种婚姻和爱情观上的拜金主义作为批判的对象。

  这种观念其实是人性的一个难以消除的部分。当然这有具体时代的影响,但简单地、直线式地寻找社会根源也未必能够得到准确的答案。现在需要引起关注的是,这些观念在征婚交友节目中并不是主流的言论,但确实是最引人瞩目的言论,以至于这样的一些脱轨的言论几乎变成了这种节目的标志。将这些观念挑明,其实是触碰了中国公众的承受力,因此受到了批评;但同时又受到追捧,说明了在年轻人中,这样的价值虽然大家并不愿意公开赞同,但却愿意看到。这使得本来在公共空间中受到否定的观念在某种程度上获得了一种公开的“合法性”,这些人的离谱言论却也被看成是“率真”。

  其实,追求物质生活的改善不是错误和罪过,消费也不是罪过,像不能简单地认为富有就是光荣一样,贫穷也不是光荣。但生活的改善应该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获得,通过奋斗来取得。30年来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为了改善自己的物质生活而进行的努力,这种努力所取得的成果有目共睹。正是大家胼手胝足的努力,中国才有了今天的发展。但今天,“拜金”价值主张的问题在于,富有生活是通过不劳而获取得。这里所渲染的不是奋斗就有收获的价值,而是期待奇迹降临,期待天上掉馅饼的出现。这反映了一部分年轻人中确实存在一种对于财富充满幻想,但又不愿意艰苦付出的心态。这种心态和“中国梦”依靠奋斗和努力来改变命运的基本价值背道而驰。一些年轻人一方面对于社会的一些问题有敏锐的认识,但另一方面却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而认为自己就可以利用非正规的路径获得财富。社会确实存在这样的庸俗的价值,但将其合法化是任何社会的主流价值所不能承受的。对“拜金”说法反应的复杂性正反映了一种私人领域中存在的、非正式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在冲击和挑战“中国梦”的正面价值。这正是关于征婚交友节目的讨论所具有的一个方面的意义。

  今天,我们需要正面的梦想,需要一种积极的、以努力奋斗为中心,为自己和社会打拼奋斗的“励志文化”。我们在关爱和回应年轻人各种想法的同时,期望一些年轻人超越抱怨文化,也放弃那种不切实际的、空洞的财富幻想,让努力奋斗的价值变得更加有力。励志并不空洞,中国仍然有机会许给你梦想。

  来源:2010年7月1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13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