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翟春阳:“以门票价格控制流量”最大的错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7月13日09:07  青年时报

  7月11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上感慨:“大陆景点观光费用非常高”———所有的寺庙都收费,普陀山每个景点门票都在40元以上,而台湾没有一个寺庙要收费,“寺庙等历史景点是老祖先留下来的,不应该收高费用”;黄山、张家界、九寨沟等自然景区,都是自然创造的景色,是中华儿女共同享有的,不应收取高达300元的门票。

  “自然创造”、“中华儿女共同享有”,可谓准确点出了自然景观所有权的本质———它们是由自然创造的,而不是由某一地、某个人或者某家机构创造的;它们属于所有中华儿女,而不单单属于它们所在的地区。换言之,迪斯尼可以收门票,黄山不可以收,因为前者由人创造,后者由自然赐予。

  一直以来,内地舆论反对风景名胜涨价的一个主要理由,是老百姓的承受力。如今蒋孝严的发言,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角度———即使不是从老百姓的承受力出发,风景名胜收费甚至高收费,仍然缺少充分的正当性。从网上的反应看,蒋孝严的话引起了绝大多数人的共鸣,人们有一个有趣的期待,那就是在“祖国统一大业”这个国家利益面前,地方利益、部门利益能不能稍稍收敛一些?

  很容易想到的一种担心是,假使不收门票或者将门票价格降低,势必引起游人蜂拥而至,进而让风景名胜不堪重负,风景名胜将难以为继,最终风光不再。而门票恰恰可以作为调节、控制人流量的杠杆。但首先要指出,如今很多风景名胜区都不吝广告方面的投入,在媒体上天天都能看到有关风景名胜的广告,可证各个风景名胜区丝毫不担心人满为患;其次则要指出,“以门票价格控制流量”乍一看乃是经济学的基本常识,但它其实是一个伪命题———先举一个近的例子,比如免费西湖;再举一个远的例子,比如免费的大英博物馆。不论是免费西湖,还是免费的大英博物馆,事实证明都很少出现人满为患的状况。

  “以门票价格控制流量”最大的错误,乃是它把门票与游客支付的其他成本割裂开来。还以大英博物馆为例,大英博物馆无疑是很多中国人的向往之地,但中国人之所以没有蜂拥前往,显然与门票的价格没有任何关系,而大抵缘于如下两个原因,一个是整个旅程的成本太过巨大,包括路费、食宿;一个是时间成本,缺少足够长的假期。而一旦你到了伦敦,免票的大英博物馆当然不会放过,收费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你就会过其门而不入吗,只为了省下10英镑的门票钱?当然不会,因为这10英镑,在你整个英国之行的费用中实在微乎其微。

  当然,即使“以门票价格控制流量”被证明是一个伪命题,各地风景名胜依然还会以“控制流量”的名义涨价,而问题的根源,则是公众依然缺少足够的“话语权”与“定价权”。

转发此文至微博已有_COUNT_条评论我要评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