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社论:贫富混居消除阶层隔膜待正解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1日08:27  南方都市报

  甘肃兰州市出台政策,决定将市政府主导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实行“贫富混居”。而此前湖北省武汉市也提出,不再成片开发建设经济适用房,提倡富人和穷人混居。这一模式引发了各方争议。近日媒体对已经推行了“贫富混居”模式的兰州市调查发现,不仅是富人不买账穷人不领情,开发商也质疑:商品房和廉租房能放在一起吗?

  毫无疑问,这一结果大大出乎地方政府的意料。据早前媒体报道,无论兰州还是武汉,主其事者对“贫富混居”模式都有极好的初衷和美丽的想象。兰州市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一位官员表示,“贫富搭配”的目的,是不让贫困人群“边缘化”,并在邻居的积极影响、帮助下,走上发家致富之路。这是“经过反复权衡,刻意安排的,在全市各个区县几乎都被采纳”。而武汉市官方解释称,富人与穷人这样混居,既可共同享受小区及周边交通等公共资源,又可保证房屋质量,还可避免富人与穷人间产生心理隔阂。现在,美丽的想象被无情的现实击碎了。    

  其实,尽管官方一再声称贫富混居模式是反复权衡的结果,但在推行之初就面临着广泛的质疑:入住高档小区,高昂的物业费等开支穷人承受得起吗?穷人的孩子每天看着身边穿梭的豪车,又怎样去化解其心理上的不适应?富人选择高档小区,付出了较多的成本,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如果因穷人的存在而使这种质量打了折扣,富人与穷人之间到底是更隔阂还是更和谐?……这些质疑,在记者对兰州的实地调查采访中,已经一一得到了对应。看来,当初兰州等地方政府也许的确经过了周密筹划,但显然百密一疏,漏掉了对一个最常识问题的考量,即政治权力、收入水平、社会声望不同的人群,对包括住房在内的生活品质必然有不同的需求。不认可不尊重这一客观现实,硬欲动用行政手段,使不同层级的人们对生活的需求整齐划一起来,最终无人买账无人领情难道不是理之固然?     

  “贫富混居”模式看来未能实现既定目标。这首先暴露了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困境。应该注意,在美好言辞的背后,“贫富混居”可能意味着一些地方政府正试图向开发商转移自己供应保障性住房的责任。试想一下,如果政府真的只是因为对过去经适房地段、区位不满,为什么就不能在中心地段建设经适房?其次,也许是更重要的,从政府积极推行“贫富混居”模式中,公众能够看到政府消除阶层隔膜和对立的努力,可这种努力的方向却值得讨论。     

  必须承认,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社会分层已是一个不必讳言的事实。因为各自条件的差异,不同的阶层在许多问题上,都可能像对待住房的态度一样,千差万别,难有交集。职是之故,一旦社会出现分层,不同阶层的隔阂甚至对立随之而来就几乎是一种必然。化解这种对立情绪,政府当然责无旁贷。但怎样去化解呢?一种是利用行政的力量。政府占据全部资源的时候当然能够强制均平,抹去阶层的差异,而一旦政府权威削弱,这种均平注定只会剩下幻象;另一种路径则是,政府在供给基本的社会保障之外,只倾力于制定规范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法则,并监督法则的执行。这种路径下,政府虽然只是机会平等的提供者,远远不合大同理想,也无法保证不同社会阶层之间永远不发生冲突,但冲突的范围和烈度完全可控。

  仍以城市建设为例。中国没有将穷人隔离开来,没有出现贫民窟,曾被认为是城市化最值得称道的成就,但环顾世界当能认识,一个有贫民窟的社会,并不一定是缺乏活力的社会,更不一定是阶层对立情绪最严重的社会。这实际上昭示了一个道理:只要社会流动的渠道畅通,社会分层并不是件可怕的事情。

  “贫富混居”之所以让穷人也不感激,就因为其提供的只是一种均平的幻象。幻象固然美丽却终会破灭,穷人并不需要幻象麻弊,他们希望看到的是一条向上流动的大道。政府与其满足于提供均平的幻象,不如致力于消除社会流动的障碍。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12,423
踩:586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