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由“反曹派”主要人物、学者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反驳,最终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扬子晚报》8月23日)报道一经刊出,又引发了议论纷纷。河南方面昨天迅即回应,坚持自己的观点,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著名秦汉考古学家刘庆柱称,没有去过现场的专家不能妄下结论。(详见早报今日B6版报道)
“曹操墓”的真伪之辩,再次将公众拖入迷局:不知道究竟该相信谁的。
“全国各地”、“23位专家”,使得“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的阵势颇为壮观,似乎也具有广泛代表性。然而,对该论坛所达成的“共识”,舆论依旧质疑。缘何?不看这一论坛所谈的具体观点——大部分读者如我一样,并不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仅看论坛主办单位、参与者的身份,就引发了不少猜疑。
本次论坛的主办方为河北邯郸古邺城文化研究会、安徽亳州三曹文化研究中心等,这两个机构所在地方,都在打曹操墓的主意——据报道,邯郸下属的临漳县正在“打造民富县兴的邺都新城”,并把“曹操墓田”作为重点打造的景点之一,而在这次论坛上,有专家指出,曹操的高陵极有可能在安徽亳州。从主办方公布的23位专家名单看,没有一位专家是考古专家(主办者公布的专家信息,比较全面,具体到诸如亳州市三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亳州市文物处博物馆科科长、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电视台原副台长、高级编辑等,如果某人是考古专家,不可能在名单中不标明),而且,根据有限的信息,可知来自安徽的专家,就有7位,来自亳州的专家有5位。(据《金陵晚报》)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对于考古发现的曹操墓,进行学术评价,都不可缺失考古专业人士;同时,如果一个论坛要宣布否认一地的结果,发布有利于另一地的新发现,必须遵守利益回避选择,尽量回避由利益相关方来主办。这基本的学术规则,在这一“高层论坛”上并没有得到遵循,所以,单从主办者、出席者的身份看,难逃学术公信力的质疑。进而,其所发布的共识,就很可能变为“自说自话”。
近年来,这在我国学术管理、学术评价中屡见不鲜。在对学术成果、学术贡献、学术争议、学术不端进行评价、鉴定时,没有依照学术共同体的规则,建立有学术公信力的机构,按学术标准,进行独立的评价,而是依照利益共同体原则,组织有利于共同利益的机构,按照利益标准,进行符合自身利益的评价。于是,有多少利益共同体,就有多少评价结果。学术评价就陷入利益的纷争之中。严肃的学术,也就具有浓郁的娱乐色彩,寻访真相也就变成了雾里看花。
有人会问,难道由专家、学者这些学术研究人员组成的机构,不是学术共同体吗?在世界一流大学里,作为学术共同体的教授会,是全体教授参加,每个教授都有参与学术事务管理、决策的权利;在教授会框架下负责学术事务的学术委员会或者学位委员会,由教授选举产生,行使学术权利。在处理学术不端、教师学术申诉等事件时,学术委员会将组成独立的、对学术委员会负责的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回到对曹操墓真假的质疑上,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具有公信力的学术共同体进行公开、透明的学术评价,致使大家怀疑考古结果受地方利益、行政因素的影响。而遗憾的是,质疑这种结果,采取的方式,也没有遵循学术评价的路线。要终结这种各说各话的状态,还在于我国学术界,启动学术共同体的建设,让学术管理、评价能摆脱各种利益因素的干扰与影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