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西高穴大墓被评为“2009年十大考古发现”后,有关其是否曹操墓的质疑声并未因此消失。这边,大墓已经尝试对游客开放,新建的展馆也开始张罗着卖票,初步定价60元。那边,反对派并未偃旗息鼓。8月21日,由“反曹派”主要人物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全国各地的23位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反驳,最终达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8月23日《扬子晚报》)
针对这些质疑的声音,河南的《大河报》访问专家,进行逐条批驳。盖棺难定论,安阳方面试图通过权威评选、先下手为强来平息争论的做法,未能奏效,一场论战眼看又起。不过,目前两派谁都很难拿出过硬的证据,也很难说服对方。以至于说到激动处,与会的西安市委党校历史系教授胡觉照要跟力挺曹操墓的刘庆柱研究员以命相赌,“我要是说谎了,我自我了断;如果刘庆柱说谎了,也不要刘先生了断,就请刘先生以后不要胡说八道,把尾巴夹起来做人!”
这样的争论,离学术越来越远。拿身体零部件甚至生命当赌注,我们也见得不少,多数都沦为笑柄。动不动就赌咒发誓,其实是不能作数的,不会有人真去取他的脑袋,所以不管输赢也不会有多大损失。之前的周老虎事件中,不止一个人放话要“拿脑袋担保”,并没有对揭示真相起到什么促进作用。
当然,曹操墓不是“周老虎”。周老虎事件虽然搞得扑朔迷离,至今仍是一笔糊涂账,但真相终归只有一个,当事人个个都在,事实也摆在那里,如果能够排除权力干扰,一查到底,总有真相大白的可能。曹操墓的不同在于,它主要是一个学术问题,虽然真相也只有一个,但仅靠屡遭破坏且十分有限的证据,试图还原几千年前的真相,需要一个过程,必须有一定的学术规范和知识储备,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
我们说,有真相才能有共识,但是,目前的证据都不足以还原历史真相,支持者难以服众,质疑者也不足以证伪。这种情况下,只能承认认识的局限,把答案留给将来。
曹操墓争议的根源,就在于结论下得太急,又太急于把考古发现“变现”。匆忙定论又匆忙开发,地方政府在考古开发、征地建设中的“积极表现”,也让人不得不警惕。当学术问题与地方GDP扯上了关系,当“曹操”出土遭遇争抢名人热潮,尤其需要学术界能沉得住气,把功课做足。在这方面,曹操墓的考古发掘,表现得不够“淡定”,引发争议,在所难免。
在曹操墓争议最激烈的时候,笔者就此询问了在某大学读考古学博士的朋友,那所大学是国内考古学的重镇,集中了最多当代考古学大家。据他介绍,他接触的权威考古专家基本上都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曹操墓造假的可能性不大,但他们也都不赞成目前就给曹操墓定性。既然以抢救的名义被发掘了,就应该以研究和保护为主,等待更确凿有力的证据出现。这样的考古结论,才经得住历史考验。
对待曹操墓争议,这也许是目前最科学的态度了。考古的真正目的,除了保存和保护,更在于发现历史真相的过程。在真正的考古学专家眼里,未经认定的曹操墓,其历史文化价值并不会有什么贬损。最希望尽快一锤定音的,往往是准备大赚一笔的所在地政府。
因此,在人们期待更可靠证据出现之前,学术界应在地方的公关和利诱面前保持冷静,不要被其逐利冲动所利用。如果匆忙的结论最终被新证据证伪,将成为更大的笑柄。至于那些质疑曹操墓者,也需要保持冷静克制的批评,拿出有确凿的反证来,进行有益的学术争论,才是良性的互动。动辄赌咒发誓,戏码挺好看,学术公信很受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