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议论风生
捐款是怎么被归集的?谁做的监督?钱转给了谁?怎么被使用的?这些都是糊涂账。
2008年5·12大地震后,浙江湖州吴兴区织里镇政府组织了大型募捐,今年4月,孙水荣等4名镇干部却因“私分善款”一审被判刑。但此案疑云重重。
镇政府组织募捐当天,有8.5万元捐款因银行下班无法存入,孙水荣居然把这包钱塞到办公室的沙发底下,从此便忘了!直到2009年9月,办公室换新领导了,这包钱才被发现。
按理说,政府组织的募捐应有严格的监督程序,无论如何也不应出现捐款被“遗忘”一年的事。但细想之下也能理解,基层政府缺乏大型募捐的经验,制度漏洞重重,即使不存在贪污,其中的一些操作也令人齿寒。比如,镇工会居然要求从公众捐款中划5万元作为工会的捐款……这一系列的制度混乱,才是捐款疑案的源头。
孙水荣等公职人员至少有失职、渎职的问题,出了问题,公众更需要了解捐款案的真相。
那么,公众有没有得到真相?一审判决中,认定4名乡镇干部的问题不止于8.5万元,而是截留了100多万元捐款,并私分了62万元。只是“定案完全依靠口供”,缺乏物证,并且还是4个被告人前后不一致、互相不能佐证的口供。比如,被告人沈梅英在1月10日一天内书写了6份内容迥异的《我的交待》。此外,法院认定孙水荣把捐款箱搬回了办公室分钱,但镇文化馆的资料照片显示捐款箱一直在现场等。
如果说,8.5万元善款被“遗忘”在沙发下,是对公众知情权的蔑视,仅凭相互矛盾的口供,就判定4个镇干部截留100多万元善款,同样是对公众的知情权的不尊重。作为捐款人,公众有权利了解真相:捐款到底是怎么被归集的?谁做的监督?钱转给了谁?怎么被使用的?类似的“被遗忘”的捐款还有没有?这些都是糊涂账。
□丁大帆(学者)
相关报道见昨日A26—A27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