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亘古久远的历史人物和他的葬身地,竟然能够在千年之后引起人们如此热烈的讨论与争夺,恐怕连曹操自己都没有料到。近来关于曹操墓的争论几乎已经进入一种欲罢不能的胶着状态。据最新的报道,曹操高陵考古队发表声明表示,安阳西高穴曹操高陵的考古发掘过程科学严谨,出土文物真实无疑,将对质疑者提起诽谤诉讼。
这场争论中,关键在于太多的人早已误解了历史的真正价值所在。一个城市的知名度,固然离不开历史,但历史只是很多因素中的一个,而且很多情况下历史也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那一个。包括这场争论在内,近年来诸多历史文化名人故里的地域争夺,媒体的报道、论者的分析都明白无误地将其指向了文化表征背后的逐利本质:城市名片,旅游开发,甚至先期投入的迫不及待回收。被裹挟到晕头转向的,恰恰是本来作为纯学术的考古工作,还有不知道究竟身葬何方的曹操们。
在新一轮的历史资源开发中,尤其需要警惕的是过度商业化的不良倾向。近一段时间以来,几乎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都在削尖脑袋抢占历史名人资源,有些甚至已经到了争夺虚拟人物的地步。而在其中屡屡作祟的,便是地方政府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来制造G D P的畸形冲动。凭借历史文化旅游的热潮而渐成显学的考古专业,作为学术研究,观点的各异从来就是学术争鸣的常态,但争鸣的学术被各种各样的地方政府投机心态所利用,已经到了真正的学术和研究者无法掌握的地步。关于名人故地的考据与争议,因为政府投资决策和投机心态的过多干涉,已经足以让正常的专业讨论无法进行,让学术研究在地方利益的干扰之下举足无措。
专业的判断理应留给专业团队来进行,公共舆论及其身后所代表的普通人,在这一过程中无法越俎代庖。对于最普遍的公众而言,本身没有地方政府背负的难言苦衷,也不存在各路学者身受的利益牵绊,虽然缺乏专业的知识判断,但其实也没有必要去奢求这样的专业认知,公众想要获得的,无非是一个单纯的真相。此次针对曹操墓的质疑与力挺,一个最大的问题便在于,争论双方长时间在那厢各说各话,隔空对骂,完全没有一个可堪公信的对话机制与平台,也看不到学术争论应有的平和接招与应答。
什么才真正有助于真相的显现?或者说,怎样的争论才足以给公众一个简单而明确的结论?抛却口水往来的无谓争吵,如果还把曹操墓当作一个起码的学术问题,那就应该将正方、反方的观点,支撑各自观点的证据,都在平和的对话中摆出来,进行具有公信的专业评判。 当下最为缺乏的,是与地方利益清楚切割的纯粹学术,是能够让争论双方抛却“背景论”、阴谋思维,用证据对话的公允平台。求得一个真相,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难。而求得真相,原本就是公众对这场争论唯一的要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