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汪嘉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民意共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30日18:02  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汪嘉波 (资深评论人)

  只有顺应民意,才有助于掌握政改的主动权,才能保证政局稳定及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日前在深圳考察时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就会得而复失,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温总理的讲话引起了国际舆论的高度重视,一些境外媒体表示,人们从温总理的讲话中看到了中国共产党和政府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强烈政治意愿,而这样的意愿对中国完成改革开放大业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

  的确,高层对改革的坚持,无疑是推动政治体制改革事业向前发展的首要条件。没有高层高屋建瓴的战略眼光,没有高层“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的坚定信念,解放思想和大胆探索就只能是空谈。

  然面,高层的改革意志和胆识只是一艘艘海上巨轮,而不是整个大海。仅有上面的决策是不够的,应当看到,民意共识是推动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另一个根本条件。中国近30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自上而下的改革举措之所以取得成功,离不开自下而上的民意支持和民众意愿。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离不开时刻相依相伴的民意基础一样,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不可能离开民众的理解、支持和共识。政治体制改革是关乎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但究其实质,它是在规划、影响和造就着每个公民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脱离民意共识的改革,都是对人民意志的违背。

  对于党和政府而言,只有顺应民意,才有助于掌握政改的主动权,才能保证政局稳定及各项事业的向前发展。聆听民意的过程,就是推进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尊重民意的选择,就是在树立以民为本的改革观。政府在审视政改并对其作出前瞻性安排的过程中,要依靠自下而上的推动力,要让这样的推动力成为政改的指南针和方向盘。此外,促进民意表达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民众公民意识的过程。增加民众的表达空间,可以培养具有自由思想、独立意志、自律守法、积极参政维权的合格公民。事实上,改革政治体制与树立公民意识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民众自身还未作好迎接政改的准备,改革前景就很难让人放心。

  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要从聆听民意开始,广泛听取民众的建议和意见。要从保障人民话语权、知情权开始,赋予民众更宽大的言论自由空间。要让民众参与有关政治体制改革的讨论,让民众公开发表对政改的看法和观点。要让“中国向何处去?”的讨论如同三十年前的“真理标准大讨论”一样,成为改革进程的又一个新起点。这样的讨论将奏响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序曲,整个国家的精神面貌将随之变得更加积极向上、自信乐观。

  政治体制改革固然是复杂的社会工程,但也不能因水深而畏缩不前。聆听和尊重民意是渐进式改革的核心内涵,了解民众需求,顺从民众意愿,增加民众的言论空间,所有这一切都可以使国家避免出现颠覆性的变革场面。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决心和勇气,政治体制改革不会比经济体制改革更难。过度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我们有了30多年的成功发展经验。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12,423
踩:586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国际先驱导报

更多关于 政治体制改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