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当你忙忙碌碌了一上午,饥肠辘辘地去楼下买盒饭充饥的时候,碰面的同事或许会揶榆你说:哎哟,不错嘛,中产了呀。你一定会愠怒地回他一句:吃盒饭也算中产?你也是中产,你们全家都是中产!吃盒饭也中产———这“中产阶级”的水准也忒低了点。但没办法,按照近日亚行发布的一份名为《亚洲和太平洋地区2010年关键指标》的报告,每天吃盒饭充饥的人,“一不小心”又“被中产”了。
根据报告提出的标准来估算,就绝对数量而言,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为8.17亿。该报告对中产阶级的定义,是每天消费2-20美元的人群。亚行将这部分中产阶级又划作“底层”“中层”“高层”三类。中国的“中产阶级”中有3.03亿属于底层中产阶级,一旦遭遇重大危机,很容易重新陷入贫困。
按照通俗的说法,中国为数众多的中产阶级,都还处于“易碎”的边缘。况且,在“底层中产阶级”之外,还有为数不少的贫困人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处于房价、教育、医疗“重压”下的中产阶级,不再被“易碎”困扰,无疑已经成为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一个健康的“橄榄型”社会,应该有数量庞大、“质量”稳固的中产阶级作为支撑。
一个社会中产阶级的稳固,绝非仅仅是常态收入的保证,更应该有各种权益、福利的确保。没有人在乎是否会戴上了“中产阶级”的头衔,或者是暂时在收入上合乎了中产的要求———如果没有各种基本公民权益的被尊重、基本公共福利的被保障,那么,任何人都会清醒地认识到,所谓的“中产”只是一顶华而不实的帽子。偶有难以预料的家庭变故、工作变动,便会导致中产向底层的滑落。
所以,要想使中产阶级数量增加、质量达标,加大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效缩小贫富差距,强化各种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民众权益不被侵害,无疑是当务之急。一方面,因为有了收入的稳定,各种权益、福利的确保,中产不再“易碎”会成为可能;另一方面,提升中产阶级数量与质量的过程,也是有效改善底层民众民生现状的过程。
由此看来,与其在短期内用降低标准的形式定义中产阶级,片面地扩大中产阶级的数量,不如在切实提高中产阶级的质量上,给出更多积极作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