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安排泥石流灾后重建同时应思考提高防治水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1日19:38  瞭望

  今年8月以来,甘肃舟曲、云南贡山等地频发泥石流灾害。经奋力抢救、妥善安置,已使灾害损失降至最低。在安排灾后重建的同时,还应思考如何提高预警、防治方面的水平。防患于未然,比临时抱佛脚更重要。

  文/叶永毅

  上世纪90年代,笔者在参与编撰《中国水文志》时,通过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泥石流防治史发现,我们早已拥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泥石流预警、防治基础。1951年,铁道部在甘肃修建陇海铁路时,就专门成立了研究组应对泥石流和塌方问题。1964年,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南研究所组建了泥石流研究组。从1981年起,该所主持普查了一千余条泥石流沟,建立了技术档案数据库,并用地质地貌指标,通过模糊分析,确定了各沟泥石流的严重程度、危害性大小。这其实就是长期预警。此外,中科院系统对甘肃、云南等地质灾害多发地的泥石流灾害的调查研究也早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

  这些年来,有关泥石流的调查研究成果日渐更新,治理经验也日益丰富。但泥石流灾害仍频频发生,造成巨大损失,对我们的预警体系敲响了警钟。

  笔者建议,当前急切之举,最好是由有关研究机构尽快编写出一本详尽并切实可行的“关于泥石流的预警、避险和防治手册”,经各方补充后,大量印发各地学习使用,电视台也制成相应科教专题片播出。滑坡问题也可一并对待,因为它与泥石流性质相近,同样时有发生。

  在防治技术方面,几十年来也有诸多理论与实践经验。当前需要的是在探究灾害成因的基础上进行检验比选。

  泥石流和滑坡之所以在雨季特别是大暴雨时发生,是因为其时有大量雨水潜入或下渗至土体中,使其中部分成为稀泥状,土粒之间的凝聚力和摩擦力大为降低。水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凝聚力和摩擦力急剧下降至不能抗拒下坠的重力时,滑动便不可避免地发生。

  因此,阻止雨水的潜入和渗透就成为防治的主要措施。笔者建议,在泥石流的源头土体(滑坡体也一样)上,铲除杂草、灌木后,用水利工程中已试验成功耐风化又廉价的防水涂料,如水泥土、石灰土,以及糯米浆石灰三合土等,加水后涂抹成约3厘米厚的涂层,干后就成为防水的硬壳,只在因地震受损时加以修补,就能耐用几十年。

  某些现行方法,如在滑坡体上挖坑种树,只能加大雨水下渗,是不可取的。而在沟的下端筑拦碴坝阻止泥石流下泄,应计算泥石流的巨大冲击力进行设计。这些都可用人工喷雨进行检验对比。□(作者为中国水科院水资源研究所原所长)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12,423
踩:586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专题 瞭望

更多关于 泥石流 防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