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信海光:让教育远离功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2日11:07  竞报

  9月6日,教育部网站刊登了一份10所知名中小学联合向全国教师发出的倡议书,倡导全国教师抵制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收受学生、家长的财物。这份倡议书在教师节前夕出现在中国教育领域最高领导机构教育部的网站上,颇具意味,有媒体以为这或许是教育部在为下一步正式出台禁止教师收受学生或家长礼物的禁令试探民意。上个月,一项公开的调查结果显示,有“61.7%的人支持出台规定禁止教师接受学生或家长的礼物”,可见,给老师送礼,在很多地方已成为一种常态。

  当给老师送礼成为“潜规则”,其负面影响是很明显的,比如会增加学生家长的负担、腐蚀学生心灵等等,但尽管如此,我仍以为,如在教师节之际反思中国教育,教师或教师收礼问题远远不是思考之重点,功利的谢师方式仅仅是教育领域“功利病”的一个小侧面。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政府推进了医疗改革、教育改革、住房改革、行政机构改革等一系列各个领域的改革,其间有成有败,医疗改革已经被证明基本上是失败的,而教育改革虽然不能说是已经失败,但出现问题之多也是有目共睹。而这些问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病因”:过于功利。在今天的中国教育领域,金钱味道是如此弥漫,以至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每谈教育必涉金钱,明的是各种收费,潜的是各种收礼,暗的则是各种腐败。教育的过度市场化使教育成为一块特大蛋糕,要面对从各个方向伸出来的贪婪之手及利益链条,从基础建设招标、教材教辅的采购、学生的招录到校餐供应商的选择乃至移动通信运营商的入场,莫不与利益挂钩,其结果则是教育财政资源流失、家长们不堪重负,教育者们无心搞教育。

  更关键的是,我们教育的“功利病”不仅仅是表现在金钱方面,就连教育的目标本身也莫能概免。很多年以前,教育家潘光旦在评价近代的所谓新式教育时曾说,近代教育有许多对不起青年与国家的地方,尤其是教育没能使受教育者做一个“人”、做一个“ 士”。中国教育没能跳出三个范围:一是平民教育或义务教育,目的只在普及、识字,教大众会看简单的宣传文字;二是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只教人学些吃饭本领;三是所谓人才教育,只不过培养一些专家或文官。三者都和做人之道“离得很远”……潘先生的这句话,放在今天应仍不过时,我们的教育仍停留在为“劳动力市场”培养人的阶段,而不是为生活与社会培养人,在这种功利性目标导引下,什么通识教育、人文教育都很难有生存的空间。

  最近,有一部拍给年轻人看的美国励志短片在网上流行,短片列举了大量的数字来呈现这代美国青年将面对的世界的急剧变化、竞争与危机,其中有一段台词很精辟:“你知道吗?2010年最迫切需求的10种职业,在2004年时根本都不存在。新科技的资讯量每2年就增长一倍,这对于4年制理工学生的意义是,一年级时学生的知识有一半到了三年级就过时了。我们现在要教导学生准备胜任还不存在的工作。使用还不存在的科技,以解决我们还未曾想到过的问题。”即便从功利的角度看——在与美国人的竞争中取胜,我们的教育也不应该继续功利下去,未来的世界不需要应试机器,被灌输的知识将很快失效,我们需要培养有通识、有创造力、会思考、会学习的全面的“人”才,这不但符合学生的利益、家长的利益,也符合全社会的利益。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12,423
踩:586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