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叶匡政:李戡PK孙见坤 90后特殊的成人礼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2日11:12  竞报

  随着李敖之子李戡和“国学天才”孙见坤,两个90后的初生牛犊在媒体上的大量曝光,引起了人们对90后的热议。

  只是我对这两个孩子的看法不同。李敖之子李戡早就听说了。李戡能针对自己所学的历史、国文、公民教科书,通过大量查找资料,从一个学生视角来探究台湾教科书中的荒谬内容,写出一本《李戡戡乱记》,很不容易。虽然我没有看过原书,但这个想法就很有价值,也是做学问的方式。如果大陆能有几个中学生来做这个工作,成就一定会比李戡更大,很多人会为他们欢呼的。因为大陆语文、历史等教科书值得戡乱的地方太多了,可惜并没有人来做这个工作。李戡引用过马克·吐温的一句话“我从不因上学而妨碍我受教育”,这句话对今天很有深义,现在上学在某种程度上,与受教育已非一个概念,它甚至会影响到一个人“受教育”。李戡来大陆后,与韩寒发生过一场口水仗,对于棱角仍在的年轻人来说,也属正常,理应宽容看待。如果李戡到大陆来,仍能保持他的这种“质疑”精神,倒真有可能成为90后的代表。因为李戡特殊的身份和教育背景的不同,相信他的话语在大陆也更易引来关注。

  而对“国学天才”孙见坤,是前几天爆出炒袭事件才听闻的,后来上网看过他的博客,感觉文字功底和见识一般,实难担当这样的名头。首先“国学天才”这种称谓就很外行,国学涵盖的范围非常之广,按狭义理解也有义理、考据、词章之分。现在即便某个孩子古文功底好一些,也至多是在词章上有些功夫。至于义理、考据可能连门也没摸到。不说一个20岁的孩子,即便是一个70岁的老人,只要敢妄称国学大师,也大多名不符实。很简单,国学在现代学术体制中,早被分解成哲学、历史、文学等很多学科,与古代学科方式完全不同。这种分科方式,已决定在今天很难诞生所谓的国学大家了。我查了一下新闻源头,孙见坤被称为“国学天才”最早的新闻源头是8月10日的《上海青年报》,此前孙见坤只是在王小丫“开心词典”上露过脸。孙见坤的被关注,完全是靠讲大话起家的,诸如“读过2000本古籍”等。可能只有中国媒体,会如此轻易地被一个孩子讲的大话忽悠。我认为孙见坤事件,更主要的是一个媒体悲剧。那些参与这一闹剧制造的媒体,应当为此感到汗颜。

  随着90后开始走进大学校门,尤其李戡和孙见坤在媒体上的争议,媒体认为似乎预示着90后在社会的正式亮相。还有很多媒体认为他们与80后的韩寒、张悦然、郭敬明有很多不同。其实在我看来,这两代孩子的生活背景比较相似的,应当没有太大不同。韩寒、张悦然等,也是在10年前走入人们视野的。对于90后来说,今天也是他们经历成人礼的时期。这个庞大的成人世界,如何对待这些新的闯入者,是宽容,还是冷漠,我觉得倒是这个成人世界需要考虑的问题。

  “成人”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有着非富含义的,过去孺子在行冠礼后,就是成人了。而如今对刚成人的孩子来说,这个成人世界并没有给属于他们的仪式和尊严,更没有给属于他们的训诫。 “成人”在儒家文化中,就是要成为以仁义孝悌为准则的有德行的人。在行成人礼后,不仅要参与家族和社会的活动,更得履行自己在家族与社会中的责任。儒家过去所倡导以家族为核心的道德修行,从这一天就得在生活中真正开始实践了。可以说,成人礼就是向孩子提出要求的仪式,使成人者体会到成人对于生命的意义,要求冠者从此遵照“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的成人之礼来行事。今天由于社会价值观的普遍缺失,使得孩子在成人之后,往往对世界的认知还是模糊的,还得在成人世界中摸爬滚打很多年,才能知道自己要什么。除了少数机缘比较好的孩子,很早就能获得成人世界的赏识。这大概也是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无奈。

  所以,媒体确立什么样的人作为90后的标杆人物,对其他90后是很有示范效应的,对他们认清成人和自己的责任,具有特殊的意义。我在想,这或许也是现代社会给予年轻人的一种独特的成人礼。通过对一些90后言行的讨论,把成人世界的一些期望,经媒体传达给所有90后年轻人。要确立怎样的90后人物做标杆,一个简单原则不能放弃,就是要选择那些脚踏实地做事的人。即便他们行事的原则和方式,可能和当下的成人世界完全不同。成人世界应当对这些年轻人保持足够的宽容,允许甚至鼓励他们犯错误。有一些在我们看来是错误的行为,说不定正是这个新世界的新规则。社会的新陈代谢,正是这样在一代代的代际更替中完成的。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12,423
踩:586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