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李锐:壹基金的特例体现中国民间慈善的尴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5日08:12  汉网-长江日报

  在国人心目中逐渐成为理想NGO的榜样和先锋的时候,壹基金的创立者、著名电影明星李连杰日前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面对面》采访时透露,该慈善计划目前正面临严重的危机,壹基金存在中断的可能

  壹基金的生存危机,不是来源于善款的募集,而是来源于身份的合法性和生存的环境。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问题。因为在中国,只有公募基金有权向公众募捐,而非公募基金没有这样的权力。于是壹基金与中国红十字会签下三年合约,作为私募基金的壹基金挂靠在有公募资格的中国红十字会名下,借助中国红十字会的名义向社会公开募捐,做公募基金会的项目。媒体将这种模式称之为“国内首次尝试的一种公益模式”,但我们知道,这种模式与其说是创造性和尝试新的做法,不如说是无奈之下的变通或者屈服。

  按照李连杰的话说,壹基金是一个已经生了的孩子,但是没有身份证,身份和法律结构模糊,这在和他人的合作中会带来很多问题。

  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固然不能说壹基金就是中国最为理想的民间慈善组织模式,甚至不能说它是一种正常的模式。但是,从它的发展轨迹和命运为窗口,能够明显看到中国民间慈善发展困境。壹基金面临的发展危机也就是在说明,哪怕你能够以夹缝中求生存的方式突破起步时的藩篱,也无法正常地长大、长结实,进入良性的自我运转轨道。

  同中国其他的草根NGO相比,壹基金在中国算得上是一个特例。一方面,极具号召力的公众明星、公开透明的资金管理,严格的行事流程、高效运转的职业化团队,以及有别于传统的慈善理念,为其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认同和良好的社会信誉,另一方面,它以民间与官方合作的探索者方式出现,被社会寄予民间慈善突破性发展的强烈期望。而如今的现实告诉我们,在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所代表的官方和民间的严格区分面前,这两者都显得极其脆弱,随时可能戛然而止。

  因此,在这个基础之上,壹基金无论中断与否,它都永远是一个特例。即便它的外表看起来已经与西方国家相对成熟运作相差无几,但骨子里更像是“网开一面”的特事特办,即便是它已经对中国的慈善环境有了非常现实主义的认知和行动,也无法完全打开民间公益组织独立成长的空间。因为中国民间公益组织的制度环境实际上并没有因为壹基金的声名鹊起而有实质性的进步。只要它们还要被时时纳入官方轨道,成为官方组织的附属,民间公益组织生存和发展问题就不可能有技术化的解决方案,也没有中间道路可以走。

  我们并不是要否认官方公益组织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官方机构和民间组织,是慈善两种样式的生长,任何一个有意于慈善的公民都应当有选择的权利。它意味着,社会需要通过这样的选择,在捐赠者与公益机构之间建立一个有着良好信誉且便利的善款循环网络。如果没有这样的平台,民间能量的释放就永远是随机的、冲动的,既没有牢固的理念作支撑,也无法脱离现实的利益考量。近一段时间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晚宴在中国富豪群体中的别样遭遇,其实已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