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振耀:从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跨越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16日08:04  人民网-人民日报

  摘要: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主要挑战,就是社会急需建立现代慈善体系,提高管理水平。因此需要开展积极的社会对话,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现代慈善观念教育,鼓励社会建立更多的慈善组织,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社区类慈善组织和社会服务类慈善组织,加强慈善组织的支持系统建设。

  中国慈善事业正处于一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全社会慈善热潮持续高涨,慈善参与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慈善事业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机遇期。

  在慈善事业发展的大潮中,出现较为复杂的各类现象,客观上是大发展时代的一幅生动图景。因为,许多慈善要素被激发了出来,但还缺乏较为系统的规范,还缺乏严密的标准评价体系特别是法律法规系统,我们整个社会的准备不足,经验准备不足、行政管理准备不足、社会政策也准备不足。这样,当慈善大潮汹涌澎湃而来的时候,我们整个社会显得有点手足无措。应该说,这是一个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同时,更要注意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所面临的特殊挑战。中国人不仅早已“睁眼看世界”,而且日益融入世界。处于这个历史时期的中国慈善事业,有着自身的鲜明特点。一方面,我国的慈善事业已经与国际社会形成密切联系,美国社会讨论的慈善问题甚至完全可以成为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国际慈善项目也大量来华,给我国社会以宝贵的经验;另一方面,由于我们起步较晚,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如何从实际出发,确立中国的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框架,还需要整个社会的积极探索。

  充分认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现实格局,需要冷静地估量现实的不足与未来的前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我国的慈善事业主要体现为邻里互助、直接施救式的人与人之间的面对面互动,尽管有着悠久的慈善传统,却缺乏运用民间组织进行慈善活动的经验。近年来,我国的慈善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平常年份已经有了300亿—500亿元左右的捐款,志愿服务开始广泛普及,物资捐赠每年都惠及上千万人次。但如果稍微仔细计算,就可以发现,在许多地方人均年捐赠还不到50元,与许多国家人均年捐赠900美元左右的水平比较,我们的差距过大,整个大陆与香港和台湾地区的慈善事业发展差距也大。

  展望我们的慈善潜力,如果达到人均年捐赠超过100元,全国就会达到1000亿元以上,而我们的志愿者服务只要达到全国1/10的人口参与就会有过亿人数。我国有着巨大的慈善资源和广阔的发展前途,如何开发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这是全社会需要共同思考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笔者认为,当前的主要挑战,就是社会急需建立现代慈善体系,提高管理水平。解决这类问题,需要一个艰苦的社会建设过程。这里来不得强迫命令,需要的是开展积极的社会对话,包括政府与民间的对话、民间不同类别组织之间的对话等。同时,运用多种形式开展现代慈善观念的公民教育也是十分需要的。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社会大众在建设现代慈善体系方面形成基本的共识,从而较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整,使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内在的社会动力。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正由传统慈善向现代慈善加速过渡。现代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发达的慈善组织。从一定意义上说,现代慈善就是组织慈善。美国目前有150万个慈善组织,其中仅基金会就达到近10万个,整个美国有上千万的人员在慈善组织就业。而我国的基金会还不到2000个,客观上会给捐赠带来很多不便。

  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在党和政府引导下,鼓励社会建立更多的慈善组织,特别是非公募基金会、社区类慈善组织和社会服务类慈善组织。专业服务类的慈善组织在我国还相当缺乏,而许多国家的儿童、老年和残疾人服务类的慈善组织相当发达,甚至细分到专门有服务0—3岁儿童教育的慈善组织,服务的质量也比较高,在这方面我们还相当薄弱,应大力扶持这类组织的发展,形成政府买单、民间服务的格局。

  慈善组织的支持系统建设需要提上社会议事日程。包括不同专业的慈善行业组织、信息组织、研究组织、培训和教育组织、咨询组织等,都是发展现代慈善事业所必不可少的,需要大力发展。

  中国能否在慈善事业发展过程中实现较大的历史跨越?我认为是完全可能的。华侨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的慈善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特有优势,完全可以建立多种形式对话与合作的机制,进行直接交流与学习。许多国际慈善组织已经在中国开展了不少富有成效的项目,中国的许多慈善组织也开始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如果注意总结并加快传播,确立适宜的战略,我国社会完全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基本建成现代慈善体系。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