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众多家电巨头和制造业民企进军房地产业的现状引起媒体的注意:“房地产就像是‘唐僧肉’,谁都想咬上一口。央企想,国企想,现在连制造家电还有服装鞋帽的民企都想。”
几乎在同时,美国媒体报道了所谓“不均衡的恢复”,讲的是在美国各州中,依赖制造业、农业、矿业的州经济稳定恢复,但依赖房地产的地区,比如拉斯维加斯,则看不到生机。
两则新闻对照,难免叫人有些害怕。中国的楼市泡沫,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可是,越来越多的企业放下自己的本业而往楼市里冲,中国经济的支柱也随之越来越单一。
企业的这场豪赌,说明了两个问题。
第一,以“衬衫经济学”为模式的中国制造业,正在走向死亡。事情明摆着,这些涌入楼市投机的企业,在本行业内基本失去了竞争力。相对而言,楼市提供了很高的利润。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日本、德国的企业。人家不等国内市场饱和,就向全球扩张,特别敢在美国这种主要的高端市场投资建厂,成为真正世界级的企业。中国的一些企业并非没有如此野心。比如海尔,就早早在美国登陆。可惜成绩相当一般,现在也只能回马一枪,投入国内的房地产市场。这里似乎赚钱容易得多。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被“衬衫经济学”的低薪原则惯坏了,根本不知道如何在高薪的条件下竞争。再看德国,人均GDP虽然比美国低一万美元左右,但制造业工人的时薪(包含福利)竟达到50美元的水平,比美国高出20美元。德国的公司在50美元时薪的水平上都能保持世界级的竞争力,如果跑到美国建厂,支付30美元的时薪岂不是更容易?几年前在“衬衫经济学”高歌猛进之时,国内一位经济学家曾亲口对我说:“美国根本没有竞争力,工资太高了,早晚要全被我们打败。”是啊!直到不久前,中国工人的工薪还仅相当于美国的2.7%。老板们除了把职工的汗水榨干,还会干什么?要技术没技术,要管理没管理。现在让他们到发达国家建厂,占领市场,支付几十倍的高薪,他们怎么可能找得到北呢?
第二,由于中国的制造业规模大,劳动力密集,劳动者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只能听任老板把他们的血汗榨干,最终使得财富过分集中,创造了一个具有庞大购买力的寄生阶层。这个阶层,成为房价的主要支柱。他们手中的金钱,又可以买通权力,在房地产中获得种种垄断优势。如今大家都转向房地产,说明在制造业中对劳工的压榨到了极限,进而只能转向寄生性投资。
如此下去,中国经济将面临不堪设想的结果:资本全涌入楼市,楼市泡沫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房价的提高,使生活成本提高,进而推动劳动力成本的进一步提高。企业不务正业,工价稍微一涨就不会竞争了。日后工价再涨,就更无立足之地,只能把资本拿到楼市中一赌。这样,一旦楼市崩溃,就将形成覆巢之下无完卵的局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