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马光远:节能减排不能异化成“突击秀”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28日04: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马光远:节能减排不能异化成“突击秀”

 

  “十一五”期间的任务能否达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将节能减排真正变成有硬约束力的考核指标,形成长效机制。

  2010年是各地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最后一年。根据规划,要完成“十一五”降耗20%的目标,今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还要下降5.2%。目前,除个别省市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其他省市均未完成。于是,在“十一五”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季度,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全国各地正在进行最后的决战。一些极端的措施,诸如拉闸、限电等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非议。

  其实,整个“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在各地的经济发展中都被列为“约束性指标”,但很显然,这个指标的“约束力”并没有和官员的政绩乃至升迁直接挂钩,对各地官员前途最重要的,依然莫过于被视为没有“约束力”的“预期性指标”,即GDP的增长。

  因此,一些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的目标,强化“约束性指标”的约束力,给各级官员下硬性指标,而且,上级官员亲自给下辖负责人写信,要他们确保“坚决完成”。这本来是一件好事,官员们如果完不成任务,等待他们的是考核时的“一票否决”,政府一把手“摘帽子”。但是,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摘帽子”的压力层层下压,“约束性指标”就演化成了一场节能减排的“突击秀”,节能减排完全成了各地官员为了保住自己官帽的“决战”,并且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正常生活。比如,在一些地方,除了政府部门,医院、学校、酒店、商场、娱乐场所等,开始拉闸限电,以至于幼儿园上课都只好搬到了走廊上。

  通过短期的拉闸限电,突击达标的举动显然不限于某个市。之前,河北衡水市安平县掀起的全民大规模限产限电运动,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笔者相信,这样的突击战,在最后一个季度的时间内,对于各地完成“十一五”这五年来的节能减排历史欠账,并非没有可能,但很显然,这种突击做法不仅不能形成长效的机制,反而在完成所谓的任务之后,各地反过来抓GDP指标,或者暗中补偿受损的企业,最终造成更大的反弹,不仅与节能减排的初衷大相径庭,而且劳民伤财,弄虚作假,自欺欺人。

  前段时间,针对各地近乎闹剧的拉闸限电做法,国家发改委专门发出《通知》对这些错误的做法进行指正,并重申“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是检验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的重要标志。而且,特别强调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关键要靠工作和机制,不能靠短期的“突击行动”。对于诸如简单的拉闸限电,停限居民生活用电、采暖和公共设施用电的做法,说小点是闹剧,说大点就是明目张胆地弄虚作假。

  节能减排是一场持久战,长期的历史欠账使得我们在节能减排问题上绝不可能搞短期的突击和歪门邪道等手段来达标。今年以来,国务院铁腕治理落后产能,进行节能减排,并探索建立补偿和激励机制,这无疑是多年来我们在节能减排这场战役中不断吸取的宝贵经验。“十一五”期间的任务能否达标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长期的努力,将节能减排真正变成有硬约束力的考核指标,形成长效机制,而不是靠突击来糊弄。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