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社论:“遮羞墙”大行其道暴露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06日09:31  新京报

  江苏南京的南西营村是一个待拆迁的城中村,可近日却连夜在土房子前突击盖起了围墙。记者采访时,多名居民称是街道嫌土房子难看因此修建砖墙,实际上就是一堵“遮羞墙”。(10月3日《扬子晚报》) 又是一堵遮掩破旧、粉饰形象的“遮羞墙”。这种形式的遮羞墙,公众已看过许多,有河南郑州的,有甘肃永靖的……像以往各地的“遮羞墙”一样,南京相关部门也竭力为“遮羞墙”遮羞,又说修墙是街道实施的“门户工程”,又说是“美化工程”,还美其名曰“文化墙”。倒是一位官员在接受采访时不小心说漏了嘴:市里要求凤台南路高架沿线路面做出新改造,要求站在高架桥上不能看到路边破旧丑陋的一面。这不是“遮羞墙”又是什么?

  从上级的要求可以看出,某些地方领导对城市形象苛求到什么程度,市容洁癖又严重到了什么程度:领导视野所及之内,不能有一点儿破旧和杂乱。当然了,这种审美纯粹是形式主义的,无论背后是多么的脏乱差,只要外表光鲜干净就行;无论内里多么破旧不堪,只要领导视察时和外人能看到的地方整洁有序就可以了。

  站在高架桥上不能看到路边破旧一面,这包含着三层意思:一,高架桥是领导视察和外人必经之地,必须保证不能让他们看到丑的一面。二,至于高架桥视野之外的地方,无论如何脏乱差,就随便了。三,只要经过高架桥时表面上看不到破旧一面就行了,至于实质上有没有改变破旧并不重要。

  正是这种视察美学和城市美学,导致了“遮羞墙”之类的丑事大行其道。刷,具有极强的遮羞功能。一刷遮百丑,一刷掩万羞,再丑陋的外观,都可以通过刷遮掩。“刷”带着很强的欺骗性和迷惑性,人们常说“粉饰太平”和“涂脂抹粉”,其实质就是“刷”。粉刷,也是迎合上级视察和权力审美的最便捷方式。粉刷满足了官员对短期形象政绩的需求,无须投入多高的成本,一刷就能立竿见影。

  各地层出不穷的“遮羞墙”,遵循的就是粉刷的政治学。不仅有遮羞墙,更演化出许多“绿漆做绿化”的荒唐事。媒体曾曝光,云南某地高速路段为了营造“绿化”效果,不仅在高速公路两边的山上喷了各种颜色的油漆,还画上了草原上羊群吃草、一泻千尺的瀑布等图案,远处看上去就和真的一样。

  当然,南京的这道“遮羞墙”,除了遮羞,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考虑,就是遮掩拆迁。将拆迁地段用墙围上,表面上的理由是“为了拆迁的安全”,实际上是为了孤立拆迁户和隔绝公众的视线。拆迁暴力引发的冲突已成舆论关注的焦点,南京相关部门也许是想用这堵墙,既遮拆迁暴力的丑和羞,也美化拆迁的冲突。

  从这个角度看,为拆迁而建的“遮羞墙”,符合拆迁者的暴力美学。正如《城管执法操作实务》这本书如此培训城管:采取反暴力抗法的布局动作,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还应以超短快捷的连环式动作一次性做完,不留尾巴。为拆迁建一堵墙,莫非也是拆迁秘籍?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