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头文件是中国的特色,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红头文件看过许多,但像河南省教育厅这样“发文号召中职学生去富士康实习”的红头文件,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份文件落实到学校,就成了强迫,无论专业对不对口相不相关,不按要求去富士康实习的话就拿不到毕业证。(10月11日《中国青年报》)
政府部门,凭什么要发文件号召学生要某个指定企业实习?这既侵犯了学生的选择自由,又造成了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学校又凭什么将“自愿”变成了“强迫”,以毕业要挟学生必须去富士康实习?
记者追问发文件的部门,部门习惯性地将责任推给了学校:我们只是动员和要求“按自愿原则”,没想到到了学校那里却变成了强制。而且这番动员去富士康实习的初衷也是好的,一来因为富士康与河南劳动力一直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是为了以后学生更好找工作,实习还能拿许多补贴。
两个解释,其实都站不住脚。
其一,确实,河南省教育厅在文件中是要求“要坚持自愿的原则”,并没有强迫——可即使是“自愿”,政府部门这样做也非常不妥,只动员学生去富士康去实习而不去其他企业,这种倾向性的引导,对其他企业很不公平。学生愿意到哪里实习,这是学生的自由,根本无须政府去动员和干预。
实际上,河南省教育厅也应该预料到,这样的“自愿”在层层落实中很容易变成“强制”,不是下级误解和扭曲,而是文件中已隐含着“强迫”的暗示了——听听这份红头文件的名字就很容易给下级很大的压力,《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赴富士康科技集团顶岗实习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又是“组织”又是“紧急”,下级部门很容易将其理解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层层分配指标,层层传递压力,最终自然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不去实习就拿不到毕业证”了。
如果真的是“自愿”的话,那还需要发文件动员干什么?学校将“自愿”变成“强迫”,不过是对上级意志和文件意思心领神会的贯彻落实罢了。所以河南省教育厅就别把责任都推到学校身上去了。
其一,说这样做是为了学生的利益。好一个“为了学生”,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学生都已经是成年人,对自己的利益已经有了理性的判断,已经能对自己责任。到哪个企业实习对自己好,怎样做对自己更有利,这个难道还要劳省教育厅发红头文件去引导?
这年头大家都是明白人,不如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接撕开背后隐藏的利益。河南发文“动员”去富士康去实习,无非是在各地争夺富士康的比赛中,绑架学生的利益,拿学生向富士康献媚罢了。
富士康的数连跳,让富士康一时成为众矢之的,使富士康陷入了一场深深的危机中。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当富士康宣称要向内地转移后,引发了内地多省的一场激烈的争夺战。争相出台优惠政策,争相向富士康许诺,寄望这家世界500强企业能落户本地。这些地方官员非常现实,富士康的问题他们可以漠视,但落户本地后带来的巨大利益他们是算得非常清楚的,税收,就业机会,GDP……于是,河南、山西、河北、昆山等等,为了争夺富士康暗战不休。
了解了这个背景,就很容易理解河南教育厅何以专门发文要求学生去富士康实习了,不过是向富士康献媚罢了,从而为与其他城市争夺这家企业中增加砝码。这个红头文件是想向富士康传递这种意思:为了让你们这样优秀的企业落户本地,我们政府会不遗余力,会不择一切手段为你们的发展提供优惠,廉价的劳动力,低廉的税收,最优惠的政策等等。
眼中只有商人,只有大企业,只有官府利益,学生们的权利和利益嘛,就可以牺牲了。这时候,学生们的实习自由,不过成了政府向大企业献媚的礼单罢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