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都社论:应让南科大尽快发挥“鲇鱼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2日15:05  南方都市报

  摘要:南科大高擎高校改革大旗长达三年,深圳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包括校长朱清时院士等筹备人员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最后公众才知道,其实它连“筹建”的资格都未获得;好不容易得到批准,原来还只是准其筹建,尽管它事实上已经筹建了三年。

  很少有一所地方院校的筹建,会像南方科技大学这样备受关注。早前有媒体称,南科大筹建三年仍未获批。而10月21日《新京报》报道,据来自权威人士的消息,近日教育部专门召开会议,批准南科大筹备建设。该人士称,虽然会上已经批准南科大筹设,但还没有正式下发文件。由于下发文件需要多道程序,所以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公众为什么关注南科大的筹建?可就两方面而言。首先,对深圳来说,在经历30年改革持续的经济高增长之后,已经对文化教育的相对落后深有痛感,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纪念活动中,有一种声音就认为,“深圳过去30年最大的失误就是对教育科学事业重视不足”,南科大寄寓着深圳人教育起飞的梦想;而视野扩展至全国,南科大又是中国高校改革的一个风向标。以一河之隔的香港科技大学为参照系建设的南科大,筹建之初就提出了“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等理念,被舆论广泛认为是在中国重建现代大学制度、向大学本来面目回归的努力。近几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从筹建中的南科大身上,观察中国高校改革的进程。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南科大筹建三年仍未获批”的消息让关心高校改革的人普遍焦虑。如今教育部批准筹建,当有助于焦虑的化解。然而,公众仍然存有疑惑:为什么仅仅是批准筹建,而不是批准南科大正式成立?一个未被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大学,不仅意味着名分的尴尬,更会带来诸如没有招生资格等现实问题。相关报道中引述“权威人士”的话说,由于南科大与中国目前的行政体制和教育体制不太一致,教育部对于成立南科大也持谨慎态度,当南科大筹备建设顺利完成后,相信教育部会正式批复南科大成立。这里虽然使用的是“相信”一词,但由于其并非直接来源于教育部官方,实则仍然不过是一个私下的预期和判断而已。     

  南科大高擎高校改革大旗长达三年,深圳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包括校长朱清时院士等筹备人员付出了巨大的辛劳,最后公众才知道,其实它连“筹建”的资格都未获得;好不容易得到批准,原来还只是准其筹建,尽管它事实上已经筹建了三年。正如上述“权威人士”的分析,这里面透露的是相关部门“谨慎”的态度。    

  谨慎当然是必要的。南科大在中国高校中的异军突起,不仅关乎教育,对政府、社会、大学这三方能否建立一种新型的关系也具有重大意义。朱清时奔波三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最为积极的成果就是,深圳政府已经同意,针对政府如何管理南方科技大学,由南科大和深圳市法制办专门研究,共同拟定一份政府行政条例。这意味着,高校如何办学、政府如何管理高校,都将在清晰的法律框架下进行,在这个框架之外,双方都不能越雷池一步。显然,如果这一点真正得到了落实,绝不仅仅是高校自主办学权力受到保障的问题,更露出了学术独立的曙光。关系既如此重大,相关部门担心改革失败的后果,出之于审慎自在情理之中。

  然而,现在的问题是,中国的高校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而且关于改革的大方向,无论民间舆论还是官方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都不乏共识。在这种情况下,过于持重就极有可能贻误改革的机遇。朱清时有一句关于高校改革的著名比喻,“大家都发现这列火车开错了方向,可是没有人敢往下跳”。高校改革就好比这奋身一跳,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不往下跳,注定只有失败,而这种失败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堪称不可承受之重。当此之际,该如何选择不是不言而喻吗?

  南科大筹建之初,教育部领导就曾寄望其为高校改革探路,从而被业内人士喻为搅动沉寂之水的一条“鲇鱼”。鲇鱼的特点唯在一个“动”字,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将南科大“动”起来后所有的效应都预先筹算——— 这实则也是不可能办到的事情,而是放手让它“动”。“自古成功在尝试”,有了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以先进理念作指导的南科大极有可能为中国高校趟出一条新路。纵然失败,用朱清时的话说,“也可以为中国高教改革积累经验”。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