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平:垃圾分类实名制 美国也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05日14:46  青年时报

  11月1日起,杭州拱墅区翠玉社区开始试行“垃圾分类实名制”——由社区发给居民的垃圾袋上皆贴有注明居民门牌号的标签,这样收垃圾时,谁分类谁没分类一目了然;社区还将抽查结果制作成一张大表格,以红、黄、蓝三色的五角星进行评分,并公布在楼道里。

  这个实名制效果并不好,遭到了好多人的抵制。社会学家杨建华分析认为,这种“强制性实施的做法值得商榷”。

  杨老师只是说“值得商榷”,并没有对“垃圾分类实名制”完全否定。我查了下资料,发现在美国与英国,它们在垃圾分类上,即使是尚在试行的法律规定,那也是相当严格的,比如高达100英镑的罚款。当然在人家那里,“垃圾分类”已被上升到法律层面,而在我们这里,则尚停留在“观念”的阶段,其推行的难度可想而知。翠玉社区想出“垃圾分类实名制”这一招,从一方面说是无奈之举,从另一方面说,则是试图提高垃圾分类推行效率的一种努力——这样的努力应予肯定。

  但这个实名制还是多少有欠考虑。一是给居民一种“被管”、“被监视”、“不被信任”的感觉,这会让那些即使愿意实践“垃圾分类”的居民也会因此心生逆反,从而消极起来;二是对于那些不愿实践“垃圾分类”者来说,这个实名制也起不到作用,比如他们可以使用其他垃圾袋,甚至把袋子上的标签撕掉。社区的这种做法还不自觉把自己置于管理者的位置,而把社区居民置于“被管”的位置,这其实是现代社区自治的大忌。

  我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美国有些地方也实行过“垃圾分类实名制”。与翠玉社区的实名制是旨在以近似曝光的方式推动垃圾分类不同,美国的那个实名制是旨在奖励——为什么要实名呢?因为不实名就无法把奖金发给你。美国的实名制是基于如下一种理念:因为你践行了垃圾分类,从而节约了政府的管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所以你是做了贡献的,你的贡献应该得到回报。

  如果我们的社区也能抱有同样的思维,那么也许在方式方法上就会有所讲究;尤要明白,“观念”与“习惯”的培养需要有水滴石穿的耐心,不好随便用电钻来钻的。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