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公民社会不需要自作主张的“代表”》
11月12日,20国集团峰会在韩国首尔落幕。央视经济频道主播芮成钢在奥巴马记者会上抢韩国媒体的提问机会,并自称“代表亚洲”惹来非议。(11月14日《扬子晚报》)
这其实不是芮成钢第一次向奥巴马提问了,更不是他第一次化身为国家级以上的代表。在2009年伦敦G20峰会的千人记者会上,芮成钢向奥巴马提出了两个问题,自称第一个问题是代表中国问的,第二个却是代表全世界。至此,问题也随之出来了:为什么在上一次他代表了中国与全世界被广泛批评之后,却依然还固执地要代表亚洲呢?为什么他不知道他能代表的只有自己以及派他前去采访的工作单位呢?
事实上,这种喜欢代表的思维,是深深地根植在中国文化基因里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看《三国》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听到一些下属劝其主公称帝时,都是说“上承天意,下顺民意”或“民意不可违”。但是放到现在的语境,谁都知道,这种民意根本不能够代表真的民意,它只是被豢养的一些文士利用自身的话语权来为主人造势而已。
由此可见,“被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里最为隐晦的基因病毒,因为这种以整体面目出现的宏大抹去了个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它忽视了每一个人具体的个体的意见与诉求。更甚者,在这种思维指导下的各种政策与决定,往往是以牺牲个体为代价的,然后再用国家利益等的宏大叙事遮蔽与抑制个体的诉求。动辄代表一个国家一个大洲甚至全世界,却不见独立个体的叙述,往往会带来一种个体失声的话语后果,同时在国家的宏观层面上会带给我们短视的虚荣与狭隘的民族主义,在社会层面上,还会导致整个社会价值与公民价值的虚无甚至是扭曲。
可喜的是,从近些年的“被就业”、“被增长”到“被发展”,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公众的公民意识已然苏醒,除了自己与经过自己授权的他人与组织,没有人可以大言不惭地代表我们。在走向公民社会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具备一种独立自醒的公民意识,要自己发出自己的声音。尊重每一个个体哪怕是最微弱的意见与诉求,是一个社会从野蛮与愚昧走向文明与先进的象征,是一种进步。当然,这种进步第一步要摒弃的就是那种随口而来的“我代表××”。
令人遗憾的是,不能、不该代表公众的人,经常自作主张擅自代表公众;而应该时刻代表公众的人,却常常不见踪迹。比如一些人大代表,这些民众选票选举出来的、被合法地授权的代表,却在很多需要他们站出来说话与干预的时候失语、无作为,浪费着自己手中的权力,没有尽心尽职,无视民众寄予他们的信任与期望———而这,或许正日益成为另一个开始在危害我们社会的文化病毒。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