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邓海建:警察遇害案掩盖真相欲盖弥彰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0日09:06  扬子晚报

  山西临汾洪洞一对警察夫妇在家中遇害。据传死者身价上亿元。截至案发后第六天,当地有关部门连死者简历也不提供(11月19日新华网)。

  一起简单的刑事案件,却因为媒体曝出被害人涉嫌拥有巨额财产等问题,让人浮想联翩。据传死者身价上亿元,在当地有3个煤矿,开宝马上下班,3个子女均在国外留学;另有传言称,死者生前从事高额放贷,疑因欠债者难以还债引发凶杀案。

  真相未卜,至今未见地方职能部门发布权威说法以正视听。沉默也就罢了,更为诡异的是:地方政府防记者如防洪水猛兽,拍照被删,相机被扣,甚至对死者姓名都讳莫如深。对此公众逻辑很简单:越是遮人耳目的事情,越有不可告人的真相。

  其实真正让人纠结的,也许倒不是被害民警的财富数量与生活隐私,而是尽人皆知的可疑事实为何在嫌疑人被害前没有成为一封封举报信。这不禁令人联想起小偷偷出来巨量“来源不明”的财富,情妇失宠曝出来的隐形贪官,甚至漏水的水管、破损的天花板都成了最有价值的举报线索……这些神乎其技的“妙手偶得”,既令人感叹概率的奇妙,更引发公众对反腐机制的诸多思考。

  遇害值得同情,但上亿身价不能“入土为安”。在没有真相的时候,流言就坐上了真相的位置,在民间演绎出诸多版本。官方的沉默只能有一种解读:默认,或者是找不到合理说辞的默认。谁也不能低估了“自媒体”时代民众掘进真相的能力与决心,民警遇害事件倒逼不出官方的声音,则地方相关部门就会一直处于民意的密集聚焦下,公众总会从各色的蛛丝马迹中找到令其“头疼”的线索,或者扯出相似的问题、或者追寻更多的疑问——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共事件一旦成型,遮丑就变得越来越难,甚至需要付出比真相大得多的代价。

  没事的时候标榜信息公开,事到临头又轻易筑起权力的防火墙,这就是行政信息公开的困境。

  不过真相也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值得思考的是:从权力来源上看,地方职能部门可能基于利益考量而玩深沉,那么,最能代表民意并决定行政权力走向的人大呢?权力的上级监管部门呢?他们为什么放任直接责任部门日复一日地沉默不语?

  (江苏 邓海建)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