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陶短房:百姓感受是减排效果的最好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1日16:31  大众网

  据媒体报道,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此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城市节能减排高峰论坛上透露,经初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3%左右,“十一五”节能目标有望如期实现,而减排目标已提前完成

  减排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承诺或一项国际义务,而更是攸关每个中国人身体健康、环境和未来的大事,实事,节能减排目标如期、提前完成,自然是一件让所有人都高兴的事。

  然而高兴之余,却不免要细算一下减排帐。

  中国的减排目标是以单位GDP能耗来计算的,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3%,固然是个让人听着很顺耳的数据,可中国GDP总量的增长率下限也是“保八”,即使就按照这个保守数据计算,能耗和碳排放的绝对总量,仍然是在大幅度上升,而不是下降。这当然不是要指责什么人,但至少应注意到这个“单位值已在下降,绝对值仍在上升”的现象,并由此意识到节能减排、整治空气污染和防止地球暖化任务的艰巨性、长期性,而不至于对“如期实现”、“提前完成”过于沾沾自喜,只看见成绩,而看不见问题和局限。

  有报道指出,尽管自哥本哈根峰会以来,“低碳概念”在中国开始走红一时,声称要发展低碳经济、打造“低碳城市”名片的中国城市,竟多达100多家,但大多数连最基本的工作都未做扎实,没有省市级的碳排放清单,缺乏中央与地方间财政投入分配方案,甚至连城市基础碳排放量的统计和计算方法也不完整、不统一,不久前,一些地方更爆出为达到减排“硬指标”而强行拉闸限电的消息。由此可见,“如期实现”、“提前完成”的节能减排目标,其数据本身也并非没有问题和争议,更何况数据指标,并非衡量节能、减排和治理空气污染的唯一标尺。

  其实减排效果好不好,节能效果大不大,完全可以多看看天色,少看看数据。

  冬季是中国北方城市燃煤取暖的季节,是能耗和碳排放集中的时段,节能、减排的直接效果,理应体现为大气中悬浮颗粒、烟尘等的减少,对于此,普通老百姓完全无需看什么数据、分析,只消看看一冬有几个蓝天的日子,看看早晚高峰(那恰又是另一个排放大户——机动车集中上路的时段)时的天色如何,嗅一嗅马路上的气味,数一数雾天有几个,需要戴口罩的天数又有几天,节能效果如何,减排成效怎样,大家都会打出一个自己心里的分数。

  不仅如此,排放到大气中的碳颗粒还会弄脏建筑外墙,污染雨水和地下水,长期在高碳排放的大气环境中生活,人们的呼吸道系统疾病和皮肤病发病率会上升,相对于抽象化、概念化,甚至政绩化、形象化的指标、数据,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碳排放影响是多了还是少了,是社会、公众更容易理解、更愿意相信的佐证。

  减排不减排,关键看效果,这效果不是数据、指标和完成率这些纸面上的东西,而是天色、气味、市容,呼吸道系统发病率等实实在在、说得清道得明的东西。正因如此,谈减排效果,应多谈些天色,少谈些数字为妥。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