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于德清:行政价格干预应从严打垄断开始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2日14:38  珠江晚报

  国家发改委网站日前刊发国务院《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特别强调,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可以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而出台必要的干预措施是有法律依据的,不会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定价的自主权,更不是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回归。

  在频频作势,要对价格进行行政干预之后,发改委终于还是要撇清自己了。既然发改委说,他们的行政干预“不会改变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定价的自主权,更不是向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回归”,那么,成品油定价机制算什么?成品油价掌握在发改委的手中,这难道还不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如今,社会对行政干预的担忧,不是因为别的,正是因为发改委掌握着大量的定价权,这是计划经济在当下的残余与最后的堡垒。如果,不管是什么样的价格都是企业和市场说了算,那么,恐怕就没有人担心,会不会向计划经济回归。发改委一方面在计划干预着价格,一方面又在表白自己,公众岂会相信。其实,这些不回归计划经济的说辞,只是为行政干预市场价格提供正当性的理由。

  如果,按照发改委所言,只是在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进行价格临时干预,那么,其能够干预的范围也非常有限。基于过去发改委对猪肉、食用油等价格干预的“成功”经验,其固然可以能够一定程度上平息一两种产品的价格,但是,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却无法阻止物价的全面上扬。而对绿豆、大蒜的价格干预,一方面也难以说是发改委的功劳,这其中或许还有张悟本神话破灭的原因。

  民众对发改委稳定物价的举措一直不太满意,关键是其执行的是“抓小放大”、“打苍蝇不打老虎”的策略。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看到,发改委一方面费心尽力去干预大蒜的价格,一方面却又频频上调成品油价格,放任石油垄断巨头制造油荒,侵蚀民众利益。如果真要稳定物价,打击恶意囤积行为,那么,发改委首先就应该从调查清楚油荒的幕后黑手开始。虽然前两天发改委也处罚了几个中石化的加油站违规涨价的行为,但是,几个小小的加油站就能制造遍布全国的柴油荒吗?如果没有更高层级、更深预谋的恶意囤积与哄抬物价,那么,何以全国都会大闹柴油荒?

  还有在成品油涨价的背后,有没有国内石油巨头在操纵国际油价,而在国内套利?这半年来,比较诡异的是,国际油价一旦下跌到一定程度,国内成品油价格下调的窗口即将打开,那么,国际油价就会出现反弹。因此,公众也有理由怀疑,有些国内石油巨头通过做多国际油价,而维护其国内成品油的高价格。可惜,公众由于一直缺乏证据,这也只能停留在猜想的层面。发改委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调查此事应该不是很难。

  事实上,行政干预其实根本解决不了价格的问题。计划经济式的价格干预手段明明掌握在发改委的手中,居然连垄断企业都摆不平。那么,恐怕对其他市场定价产品价格干预,都是神马,都是浮云。

  于德清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