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时有个地方官叫张全义,在镇守洛阳时,对恢复因战火而饱受摧残的当地经济,做了不少实实在在的事。据说他这个人不太喜欢听音乐,却特别喜欢看田野里成熟的麦子,每逢看到麦浪滚滚,都会笑逐颜开,有同时代的人评价说,军民的饱暖就是张公的音乐。
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人就非常重视音乐的社会感染效果,管仲靠“上山歌”和“下山歌”让推车的士兵忘记疲劳精神百倍,最终逃过鲁国追杀,延陵季子可以通过各国流行音乐,分析这些国家的民风士气,乃至国运前景,历朝历代都把音乐看得很重,唐代的魏征为了提倡文治,反对滥战,每次宴会总会在演奏表现文治音乐时态度严肃,演奏军乐时心不在焉。
不过也同样是这个魏征,曾经说出“乐诚在人和,不在声音”的道理,毕竟,让领内的老百姓去唱一些好歌,是不难做到的事,但这些“口中的歌”究竟是发自肺腑还是虚应故事,是真诚歌颂还是投人所好,却是难以分辨的。
“口中的歌”固然重要、可贵,但更重要、更可贵的,是让公众、百姓发出“心中的歌”,也就是说,让他们感到生活富足,精神愉悦,社会安定,感到对现实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感到劳有所获,学有所用,老有所依,感到自己生活在民主、法治和文明的现代社会,感到自己是有保障、有尊严的人,让他们在感到这一切时,发自肺腑地产生一种歌唱的心意,发出“心中的歌”。
这“心中的歌”未必是什么经典名曲,未必成腔成调,甚至未必发出声响,但一旦一座城市,一个地方,到处洋溢着这种“心中的歌”,那么这歌声的感染力、穿透力、覆盖力,都会胜过最响亮、最训练有素的歌喉,胜过3000人、30000人组成的合唱队。
古代的张全义能听到“心中的歌”,依靠的是对民情的关注和对民生的挂念,是踏踏实实地办实事。今天要想听到“心中的歌”,也同样需要紧扣一个“实”字。
据媒体报道,近日习近平副主席在重庆调研时,一方面肯定了当地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活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做法,另一方面,着重强调了五个“实”字:要求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察实情、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以扎实的作风做好各项工作,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五个“实”字,无不紧扣民生实际,都是要沉下去、做扎实,打好基础,循序渐进,不求轰轰烈烈、立竿见影,只求功在一方,利在长远的踏实工作。相较于热热闹闹的“唱读讲传”,轰轰烈烈的基建项目、标志性工程,这五个“实”似乎显得不漂亮、不讨巧,显不出一时之效,但假以时日,却能给地方和百姓更多的实惠,和更深刻的印象。
让人们唱出“口中的歌”重要,也容易;让人们唱出“心中的歌”更重要,却更难,然而城市、社会、市民,更想唱、更想听的却是后者,因此,作为各级政府、官员,记住并做好五个“实”字,是不容易做到、却必须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