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京社论:大学“自主授予”学位不妨允许尝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19日08:51  新京报 [ 微博 ]

  筹办三年多,仍未获得“招生许可证”,南方科技大学作出决定:拟自主招生推出其首期实验班,如果学生最终不能获颁教育部认可的文凭与学位,南方科大将自发文凭与学位

  有人认为,如此授予学位证书,“不过硬”、太“山寨”,与教育培训证书无异,而且,获得的证书与现行体制(升学、就业的学历要求)不接轨,就读这样的学校,有诸多风险。然而,南科大此举,其实是对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真正落实,即全面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不是体制外探索,而是探索由旧体制转轨新教育体制的路径。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落实和扩大大学办学自主权。实现这样的目标,其实都面临一个障碍,即教育计划体制中的“国家承认”学历。

  一直以来,所有大学颁发的学历、证书,都是由教育部、国家学位办统一印制的。为此,就有了统一高考、专业设置由政府部门审批、对大学进行行政评估,等等。在封闭的计划体制之中,“国家承认”学历是有一定效果的,比如统一标准、规范高等教育,甚至还可以通过体制的力量,来维护“国家承认”的权威,比如对于“专升本”、研究生入学,无“国家承认”的相关学历,就无资格报考。但是,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大发展,其弊端逐渐显现。

  一方面,政府部门以保障“国家承认”的质量为名义,加强对高等教育的管理,甚至直接参与办学,高等教育由此形成“管评办一体化”的格局,与之对应,高校没有办学自主权,无法自主招生、自主培养,招生、学科设置、专业设置等教育事务都需报批,最后“千校一面”。另一方面,在“国家承认”学历的“保护”下,高校普遍没有竞争意识,因为获得政府许可而举办的学校,只要招生纳入高考计划体制之内,学生顺利毕业,获得的就是“国家承认”的学历。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中,有的学校并不关心办学质量,学校只要获得“国家承认”,不怕没学生上门。这也造成社会的“学历情结”和教育“空心化”。

  很显然,要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就必须打破管评办一体化格局,改变大学任何教育事务都要报批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体制,确立学校办学的主体地位,这其实就需要转变“国家承认”学历,为国家审核学校办学资质、监督学校依法办学、学校自主授予证书(学历和学位两证合一)、证书由社会承认。按国家《教育规划纲要》的描述,就是调整政府管理学校模式,让政府、学校各归其位。

  但是,真要取消“国家承认”,却极不容易。在政府层面,既涉及放权,又涉及放权之后的有效监管,还影响到就业政策、用人制度的全面调整,南科大筹建三年,却未获得“招生证”,就是这一原因;在学校层面,这关系着是融入现有体制,还是突围现有体制的选择,要做好应对各种未知可能性的准备;在社会层面,这需要花时间让公众接受市场机制下的新教育管理与评价体系,可以说,这将是教育观、人才观的一次彻底调整。

  我们应该为南科大的胆识和勇气鼓掌,对于南科大这一改革探索,正在推进教育改革的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当给予鼓励,并以南科大作为试点,主动思考如何启动建设全新的教育管理体制。

您对本文的观点:
顶:0
踩:0
请给本文打分:
5 4 3 2 1
4.5本文目前得分:

分享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